白血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血液疾病 > 白血病

有关白血病的中醫治療之說

举报/反馈
2011-05-06 02:50:00凤凰中医

  大家知道,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多年來,中醫為無數人治療了各種疑難雜症,為多少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健康幸福。對白血病這樣的惡性腫瘤疾病,中醫也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治療方法,今天我們就白血病的中醫治療來詳細介紹。

  在中醫理論裏,血具有營養身體、養育心神、調節津液、維持陰陽平衡、抵禦外邪等功能,所以對於白血病這樣的疾病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養育心神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神志活動是由心來主宰的,所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但心的活動必須得到心血的濡養。因此,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有“神為血氣之性”。氣血充盛,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內經》指出:“血氣者,人之神”。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論》說:“血氣者,身之神也”。《內經》還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相反,如果心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常出現驚悸、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的症狀;如果邪熱侵入營血,擾動心神,可出現神昏譫語等症。

  (2)維持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氣無形而血有質,氣為陽主衛護於外,血為陰主營運于內,因而血有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作用。如果血虛則陰虧,陰虧則不能制陽而易見熱象,同樣血盛則易見實象。清代唐容川《血證論》說:“氣為陽,氣盛即為火盛;血為陰,血虛即是水虛”,可見血是保持陰陽平衡的重要物質。

  (3)營養身體

  中醫認為,血在人體的功能上是極其重要的,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通過氣的推動,循著十二經脈運,對內充養五臟六腑,對外滋潤四肢百骸。《難經》說:“血主濡之”,意思是說外至皮毛筋骨,內至五臟六腑都依賴血的滋養,以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具體地說,有 “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和則“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等,說明睛視物,四肢屈伸運動,皆有賴血的營養。如果血虛不能濡養,則視力下降,兩目幹澀,四肢麻木,活動不利,皮膚乾燥作癢等。

  現在對白血病的治療,主要是採用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的方法。取中西醫二者的優點進行取長補短,中醫雖然療效較慢,不過它對患者造成的因治療而產生的二次傷害也較小,所以值得患者們進行嘗試。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实习编辑:凌丽屏)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