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各种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样,但有其共同之处。患儿皮肤、口唇、眼结膜、耳垂、手掌及指甲床苍白,感疲倦,肌肉无力。可有黄疸、气喘、心律加快、食欲不振、头昏、怕冷等症。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表现如下:
(1)慢性溶血性贫血:一般为血管外溶血,这种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异常的红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脾阻留、破坏所致。起病缓慢,症状体征常不明显。
典型的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有的病例由于溶血的速度未超过骨髓代偿的能力,可不出现贫血,黄疸不重。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很强,也可不出现黄疸。有症状者常为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体检除发现肝脾肿大、黄疸外,还可能有骨痛及下肢踝部的慢性溃疡。
此种溶血常见于血红蛋白病的溶血、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等。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当患儿有贫血伴有网织红细胞增高时,应考虑到溶血性贫血存在的可能性,应选择下列试验寻找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2)急性溶血性贫血:一般为血管内溶血,这种溶血发生在血管内,红细胞破坏的产物血红蛋白在血浆中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因此消耗结合珠蛋白而使其含量下降。
表现为急性起病,可有寒战、高热、面色苍白、黄疸;此外还可有恶心、呕吐、感胸闷、腹痛;以及腰酸、背痛、少尿、无尿、排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时神志淡漠或昏迷,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此种溶血常见于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药物或毒物诱发的溶血、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PNH、冷凝集素诱发的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烧伤引起的溶血等。
温馨小贴士:严重者并发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衰竭、DIC等,慢性溶血性贫血常并发肝脾肿大、感染、再障危象和溶血危象及巨细胞性贫血危象,并发黄疸,在新生儿可出现胆红素胆病等。
(责任编辑:严毓芳)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