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规模“血荒”根结何在

  此次“血荒”事件,暴了我国健康传播的低效和失灵,即健康传播缺乏针对性,存在“乱枪打鸟”现象,导致公众“信息疲劳”和“信息饥渴”并存。

  近日,昆明、青岛、南京等地相继出现“血荒”,很多医院临床用血紧张,大量择期手术被迫推迟,有的病人甚至自己找血。为此,卫生部部长陈竺率先垂范,挽袖献血。

  国内出现“血荒”,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的献血意识不足。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但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我国公民的献血率为何这么低?媒体调查显示,公众的疑虑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制度不合理,担心血站和医院从中牟利;二是认为献血不安全,担心感染疾病。

  看来,要想解决“血荒”,先得应回应公众的“血疑”。如果公众对无偿献血疑虑重重,“血荒”即便暂时缓解,将来也会重演。

  第一,血站和医院是不是在牟利?很多人认为,既然献血是免费的,用血也应该是免费的,这才符合采供血的公益性原则。这种观点之所以流,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未公布过采供血的成本,血站运行的透明度低。据了解,我国临床用血的价格大致为每200毫升全血220元。但实际上,一袋血的成本远高于这个价格。例如,采血袋并非普通的塑料袋,而是会“喘气”的袋子,它能最大限度保持血液细胞的活性。由于材料特殊,每只采血袋的价格就达上百元。同时,采血针头也比普通针头质量好,以减少献血者的疼痛感。另外,血液采集后需要进行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梅毒等多项检测,全程冷链保存,其成本也是很高的。因此,患者临床用血的费用,仅是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测的部分成本,而非血液本身的价格,血站和医院不存在“以血牟利”。

  第二,献血会不会感染疾病?应该说,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用品,献血“只出不进”,不可能感染疾病,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公众之所以产生疑惑,主要因为河南、山西等地曾出现过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现象。如今,卖血虽已成为历史,但其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这说明,卫生专家中的常识问题,公众未必人人皆知皆信。有时恰恰是最基本的问题,却因从未得到过有效解释,反而成为制约公众行为的最大障碍。

  可见,此次“血荒”事件,暴露了我国健康传播的低效和失灵,即健康传播缺乏针对性,存在“乱枪打鸟”现象,无法准确命中靶心。多年来,卫生部门虽然倡导无偿献血,但无论是宣传口号,还是传播策略,都缺乏基于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总是强调献血不影响健康、献血是奉献爱心等概念,而对于公众最关心的采血成本、血液安全等问题,却几乎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和答案,由此导致公众“信息疲劳”和“信息饥渴”并存。一旦有人质疑无偿献血,便会一呼百应,形成“群体极化效应”,极端者更加极端。例如,今年我国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麻疹疫苗接种行动,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由于忽略了不良疫苗事件给公众造成的心理阴影,一些专家的政策解读靶向不明、针对性不强,导致网上质疑此起彼伏。为此,卫生部反复解释,才消除了公众的疑虑。

  当今,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遭遇公众的质疑,这很正常。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关部门漠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对公众的质疑置若罔闻,既不关注,也不回应,而是采取“鸵鸟政策”,消极回避。如果公众质疑长期积累,很可能形成民意“堰塞湖”,最终酿成公共危机事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公众的“血疑”,是破解“血荒”的第一步。

(实习编辑:李杏)

2011-03-14 01:39:00浏览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手术后气胸是怎么回事
手术后气胸可能是手术损伤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肺炎、肺大疱等疾病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手术损伤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内,从而造成积气的状态。此时患者的胸膜腔压力会增高,从而压迫到肺组织。如果手术过程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可能会引起气胸。若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产生的气体比较少,通常不用进行特殊的处理,需要多加休息,监测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胸部疼痛、胸闷气短、咳嗽等不适症状时,可以配合医生服用镇痛类药物,比如布洛芬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2、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空气浑浊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会伴有食欲不振、气促、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可能会引起肺组织损伤,从而导致肺部塌陷,容易诱发气胸。患者可以配合医生服用甲硝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药物,有助于疾病的控制。还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有助于缓解发热的症状。3、肺大疱是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破裂的肺泡会融合,从而形成含气囊腔。可能与炎症刺激、先天基因异常等因素有关。如果肺大疱发生破裂,肺大疱内的空气会散发到胸膜腔内,从而导致气胸。如果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肺楔形切除手术,术后加强护理工作。还要多加休息,避免熬夜。除此之外,还可能与肺气肿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憋着气胸口痛要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憋气用气顶一下胸口就疼多考虑是肋软骨炎导致的,也可能是胸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肋软骨炎 如果平时在生活中经常过度劳累,可能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导致肋软骨炎。从而使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伴随局部肿胀等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方式辅助改善。此外,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胸膜炎 胸膜炎是一种发生在胸膜腔内的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利福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方式辅助改善。此外,建议患者平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该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伴随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方式改善。此外,建议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生菜等。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气胸引流不冒泡说明什么
气胸一般指肺泡破裂后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通常情况下,气胸患者如果引流液不再冒出小气泡可能是病情已经稳定、引流管堵塞、胸膜粘连、漏气量较少以及肺大疱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1.病情已经稳定: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可能会出现大量气胸的情况,并且还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引起缺氧的现象发生。此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新的引流袋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不适症状。2.引流管堵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或者护理不当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引流管受到细菌感染,甚至还会引起堵塞的现象。此时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引流管进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3.胸膜粘连:由于气胸会导致局部渗出较多液体,而大量的液体流出时就会形成泡沫样物质。随着疾病的不断恢复,当胸膜黏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气泡产生。此时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心,继续遵医嘱使用吸痰器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干净即可。4.漏气量较少:如果患者本身患有气胸疾病,并且病情比较轻微,则会出现少量气体进入胸膜腔的情况,所以不会出现大量气泡。患者应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恢复。5.肺大疱:是由于肺部组织弹性减退和压力增高所引起的肺泡腔扩大或破裂,会导致胸部出现疼痛、咳嗽等症状,并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此时可以配合医生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也可以通过胸膜腔穿刺术的方式将胸腔内多余的气体抽出,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