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五类药物长期用小心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曾有学者将非重型进一步分为中间型和轻型,从重型中分出极重型(VSAA)。国内学者曾将AA分为急性型(AAA)和慢性型(CAA);1986年以后,又将AAA改称为重型再障-I型(SAA-I),将CAA进展成的急性型称为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显着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再障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即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均明显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

  再障是较多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青壮年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半数以上找不到明显的原因,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再障;部分病例系化学、物理、生物、药物等因素所致,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再障。今天着重介绍药物引发的再障。

五类药物长期用小心再障

  (一)抗生素

  氯霉素、链霉素、金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其中氯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引起再障较多见,尤其是氯霉素引发再障率更高,故临床已鲜用或不用本品;青霉素G、先锋霉素、四环素偶尔引发再障,特别是长期应用;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可致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

  (二)磺胺类药

  有报道称,口服磺胺嘧啶与磺胺噻唑可引起血小板性紫癜。口服磺胺咪3克(4次分服),共用8克后,发生骨髓高度再障。

  (三)消炎镇痛药

  保泰松、消炎痛、布罗芬等可致再障。保泰松致再障最常见最严重,故临床已少用本品或停用;消炎痛可致再障,也可致单位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布罗芬可致粒细胞、血小板缺乏症。

  (四)解热镇痛药

  本类药引起再障主要是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因水杨酸内服对胃刺激性大,仅供外用,故临床常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应用剂量过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易导致再障和粒细胞缺乏症。

  (五)苯妥英钠、苯基乙丙酰脲

  二药可诱发单纯性红细胞再障(简称纯红再障)由苯妥英钠引起者,其发病机理为DNA代谢的毒性抑制;苯基乙丙酰脲所致之“纯红再障”与免疫异常有关。

  此外,还有氯磺丙脲(降血糖药)、安他唑啉、甲氰咪呱(抗组织胺药)、美散痛(镇痛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氯丙嗪、眠尔通、利眠宁(抗精神病及抗焦虑药)等,这些药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都可引发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此,在应用以上药物特别是时间较长、剂量较大,应提高警惕,定期检查血象,密切注意早期毒性反应,一旦发现血液毒性反应应及时停药。

  预防

  一、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特别是氯霉素、保泰松等一类药物,必须使用时,加强观察血象,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二、长期接触能引起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的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由于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毒性作用所引起。因此在有关的工农业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本病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因此要重视个人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一旦感染发生,应及早到医院诊治。输血对本病是一种支援手段,但不应滥用。为防止血色病,一般血红蛋白在6g/L以上不宜输血。目前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用雄性激素治疗,中药对部分病人有效,对急重症再障可行异体骨髓移植或用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2010-12-27 03:55:00浏览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威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绝经妇女的HCG检测高的原因是什么
HCG是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绝经妇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高,可能是检测误差、妊娠导致的,也可能是卵巢囊肿、葡萄胎、滋养细胞肿瘤导致的。 1、检测误差 绝经妇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高,可能是检测时出现了一定的误差导致的,建议重新进行复查。 2、妊娠 如果绝经妇女正处于妊娠阶段,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数值也会有所上升。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建议患者要多加以重视。 3、卵巢囊肿 通常是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所造成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使局部组织受到压迫,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的现象。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方式来达到改善的效果。 4、葡萄胎 通常是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引起的,也会使身体中的滋养细胞分泌过多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而会导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数值偏高。一般可通过清宫术或刮宫术来终止妊娠;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5、滋养细胞肿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女性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有所下降,如果发生滋养细胞肿瘤,滋养细胞会异常增殖,从而导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上升。患者可以采取子宫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进行化疗。 此外,也有可能是卵巢纤维瘤等原因导致的,建议绝经妇女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明确相关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更年期妇女脸上反复瘙痒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更年期一般是指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脸上瘙痒反复,多考虑是皮肤干燥引起的,也可能是过敏、湿疹、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皮肤干燥若是患者处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脱屑等症状,如果经常用手抓挠,可能会导致脸上瘙痒、反复瘙痒。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温热的水进行脸部清洁,也可以适当涂抹润肤霜进行改善情况。2、过敏如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属于过敏性体质,接触了过敏原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远离过敏原,并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湿疹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可能会诱发湿疹,从而出现丘疹、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遵照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4、脂溢性皮炎若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不注意饮食习惯,经常吃辛辣油腻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诱发脂溢性皮炎,会出现脸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等情况。患者可遵循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5、毛囊炎如果不注意脸部卫生,可能会导致毛囊受到细菌入侵诱发毛囊炎,会出现红色丘疹、白色脓疱、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配合医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改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烫,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