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18种中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白细胞减少并非都是白血病引起。事实上,白血病患者一般都出现白细胞增高,只有少数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等,才会出现白细胞减少。

  凡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宜食用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参

  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者尤为适宜。

  党参

  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据药理实验报道,党参给正常兔连续服用后,可使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党参对因放射线疗法及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茴香

  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所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之作为调味佐料,尤为适宜。

  丁香

  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

  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

  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现代也有报道,单用鹿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结果有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又兼阳虚怕冷之人,颇为适宜。鹿角胶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适宜服用。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宜选食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白鳝、甲鱼、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银耳、燕窝、猴头菇、枸杞子、黄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2010-11-15 02:50: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壶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处是什么
壶铃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进行适当强度的壶铃训练一般有提高核心稳定性、增加灵活性、改善平衡能力、减轻骨盆前后的压力等好处。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治疗。 1.提高核心稳定性:壶铃训练可以帮助加强腹部、腰部和背部的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和稳定性,肌肉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在保护腰椎免受进一步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增加灵活性:使用壶铃进行训练可以增加脊柱的活动范围,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可伸展性,对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疼痛和改善日常动作的能力非常有益。 3.改善平衡能力:壶铃训练还可以帮助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从而减少跌倒的风险,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及老年人等人群尤为重要。 4.减轻骨盆前后的压力:由于壶铃训练涉及全身多个肌群协同工作,因此能够有效地分散骨盆前后的压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症状。 5.促进康复:对于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物理治疗或康复计划的患者而言,壶铃训练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并促进康复。这是因为壶铃训练不仅可以提供支撑和力量,还能够帮助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身体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重量和运动形式非常重要。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壶铃训练,并逐渐适应不同的难度级别。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及害处是什么
地塞米松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一般有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肌肉痉挛、促进骨折愈合等,可能会有前列腺素减少、抗菌力下降、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害处。1、减轻神经根水肿: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水肿情况发生。而地塞米松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液渗出,达到减轻神经根水肿的效果。2、缓解疼痛症状:对于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症状,地塞米松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疼痛信号传导通路,起到镇痛效果。同时还能促进身体内其他镇痛物质的释放,如血清素等,进一步加强止痛效果。3、改善肌肉痉挛:部分患者可能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肌肉紧张、痉挛等情况出现。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钙离子外流和降低细胞膜敏感性,帮助放松肌肉并缓解痉挛现象。4、促进骨折愈合:若腰椎间盘突出伴有压缩性骨折的情况,使用地塞米松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修复进程。5、前列腺素减少:长期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保护机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6、抗菌力下降:由于地塞米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会降低机体的抗菌能力。对于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易受细菌侵袭的人群来说,应慎用此药。7、消化道不良反应:地塞米松可刺激胃酸分泌并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地塞米松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此外,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长期弯腰工作、妊娠、遗传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的情况。如果疼痛的情况比较轻微,建议患者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2、药物治疗如果疼痛的情况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药物缓解不适。3、物理治疗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红外线治疗、中频电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4、运动治疗在疾病得到控制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燕飞、游泳等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腰椎肌肉力量和强度,从而更好地保护腰椎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度劳累。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鸡蛋、牛奶、苹果等;同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李鹏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具体如下。 1、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部疼痛、放射性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 2、体格检查 一般还可通过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体格检查方式进行确诊。直腿抬高试验一般让患者平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情况下患肢可抬高70度左右,一般如出现患者抬高在70度以内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时,即代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仰卧挺腹试验是让患者仰卧,做出抬臀的动作,如出现坐骨神经疼痛,则代表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一般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CT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现象。CT检查可出现两个椎体之间有膨出的椎间盘组织。 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氯唑沙宗、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牵引治疗、理疗、推拿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采取手术的措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