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攻克骨髓瘤先解决治疗难点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低倍镜预示高发性骨髓瘤异常浆细胞弥漫浸润骨髓

  高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应用化疗治疗取得缓解后,大多数病人城市复发,且一部分病人对原先的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加大剂量并不能使患者再次得到缓解,反倒容易对骨髓产生抑制,并发感染,或出现肝功能损害,疾病终末期的病人,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肿瘤细胞增长提速,多部位的溶骨性转变,出现肾功能衰竭,此时患者对化疗反映很差,生存期只有几个月

攻克骨髓瘤先解决治疗难点

  高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略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应用化疗治疗取得缓解后,大多数病人都会复发。

  且一部分病人对原先的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加大剂量并不能使患者再次获得缓解,反而容易对骨髓产生抑制,并发感染,或出现肝功能损害。

  疾病终末期的病人,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肿瘤细胞增长加快,多部位的溶骨性改变,出现肾功能衰竭,此时患者对化疗反映很差,生存期只有几个月。

  故关于本病的多药耐药,寻求新的有效药物,延长缓解期,延缓疾病的进展,以及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我们治疗上的难点。

  难点之一: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很高,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各不相同,首诊的科室较多,临床医生常常错误的根据单一的症状而诊断为某一病,引起误诊,文献中综合统计2547例MM误诊率高达69.1%。

  另外实验室检查中,某些特异性检查阳性率不高,这也是一个原因。故临床医生应该对40以上病人出现不明原因腰痛,骨关节疼痛或骨质疏松,不明原因贫血,蛋白尿,以及反复腹部感染,引起高度重视并做相应的检查,如血尿免疫电泳,骨髓穿刺检查,以及头颅,骨盆等部位X线摄片。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对延长生存期有很好的作用。

  难点之二:关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易出现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即所谓的多药耐药(MDR),一旦出现MDR,增加了治疗难度,MDR是提高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最显著障碍。

  由于MDR的存在,使MM成为难治性或复发性MM,这类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治疗对策包括采用积极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贯穿于MM治疗的全过程,临床研究表明,活性植物药材对MM的有效治疗是通过多靶点、多层面而达到治疗效果。

  而对植物药材有效的病例很少出现耐药现象,有些学者认为,对MM的治疗植物药材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常规治疗

  (一) 化疗 一般采用各种联合化疗方案,初治病人可以选用各方案;在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

  用VCAP、MEPP方案。 MM联合化疗方案.MM患者多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差,过分化疗并无益处。

  (二) 对症治疗

  1.感染 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2.高钙血症 增加补液量,多饮水使尿量每日>2000ml,促进钙的排泄。

  3.高尿酸血症 大量补液,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别呤醇100ml/次。

  4.贫血 可运用雄性激素。

  5.肾功能衰竭

  (三) 放射治疗 能使肿块消失,解除局部疼痛,照射200-300cGy骨痛可以减轻。

  (四) 干扰素 大剂量α-干扰素能抑制骨髓细胞瘤的增值。临床应用干扰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治

  疗本病,能提高化疗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用法:(3~5)×10,6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4-6周.

  预后与转归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未经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位6个月,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年。经综合

  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到5-10年,甚至更长。生存期与年龄,分型,分期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目前影响MM预后的因素有:

  (1)浆细胞标记指数;

  (2)β2-浆细胞幼稚程度;

  (3)微球蛋白水平;

  (4)血浆中IL-6效价,可溶性IL-6受体水平;

  (5)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

  (6)C反应蛋白水平

  (7)患者年龄;

  (8)血浆单克隆蛋白含量;

  (9)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水平;

  (10)是否能避免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如“活性植物疗法”的使用及植物药物应用。

  疾病康复指导

  (一) 生活调理

  ①劳逸结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②MM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负重等劳动或运动。

  (二)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选用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莱、海蛤、杏仁。对症选用抗血栓、补血、壮骨和减轻脾肿大的食品,稳定期可长期服用"康血宁"药茶。

  ① 抑制骨髓过度增生食疗方 桃花鱼片:青鱼肉适量,桃仁酥10g。鱼肉切丝,共炒熟即可。适用于各型多发性骨髓瘤。

  ②抗血栓食疗方 山楂甜羹:山楂50g,红花50g。煮羹作点心食。适用于伴有高粘滞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③补血、抗消耗食疗方

  黄芪银耳汤:黄芪9g,银耳12g,加水300ml,文火煮1小时加冰糖适量,每日服一次。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缓解期,气阴虚,口干,盗汗,失眠者。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2010-11-06 02:45: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