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孕前筛查防治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血液中先天缺乏某种因子,根据缺乏因子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Ⅲ,又称血友病A)、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子Ⅸ,又称血友病B)和血友病丙(缺乏凝血因子Ⅺ)。

  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均属X性联隐性遗传,一般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丙较少见,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通常所说的血友病是指血友病甲。

  临床症状:关节出血:为本病特征,常反复发生。血肿压迫组织或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其他部位出血有皮肤、粘膜及肌肉出血,多发生在外伤后,也可有自发出血者。内脏出血:可有呕血、便血、尿血及咯血,颅内出血少见。

  体格检查:皮肤瘀斑,如为外伤:伤口渗血不止,或局部血肿伴压痛,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反复关节出血病人可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1.发病特点 男性,<2 岁或童年以后发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反复出血,终身不已。

  2.出血特点 自发或轻微外伤即见渗血不止,甚至持续数天,多为瘀斑、血肿;膝、踝、肘、腕等关节易出血,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口鼻粘膜出血也多见。

  3.实验室检查

  ①凝血象检查见凝血时间延长(轻型可正常),凝血酶原消耗不良(约占70%患者);

  ②凝血因子测定异常。

  出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终身有自发的/轻微损伤/手术后长时间的出血倾向,重型可在出生后既发病,轻者发病稍晚。

  1.皮肤、粘膜出血 由于皮下组织、齿龈、舌、口腔粘膜等部位易于受伤,故为出血多发部位。幼儿多见于额部碰撞后出血/血肿,但皮肤、粘膜出血并非是本病的特点。

  2.关节积血 是血友病 A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创伤/行走过久/运动之后引起滑膜出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腕关节等处。关节出血可以分为三期:

  A.急性期: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出血,导致关节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继之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关节多处于屈曲位置。

  B.全关节炎期:多数病例因反复出血,以致血液不能完全吸收,白细胞释放的酶以及血液中其他成分刺激关节组织,形成慢性炎症,滑膜增厚。

  C.后期:关节纤维化/关节强硬、畸形、肌肉萎缩、骨质破坏、关节挛缩导致功能丧失。膝关节反复出血,常引起膝屈曲、外翻、腓骨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血友病步伐。

  3.肌肉出血和血肿 在重型血友病 A 常有发生,多在创伤/肌肉活动过久后发生,多见于用力的肌群。

  4.血尿 重型血友病 A 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多无疼痛感,亦无外伤史。但若有输尿管血块形成则有肾绞痛的症状。

  5.假肿瘤(血友病性血囊肿)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多见于大腿、骨盆、小腿、足、手臂与手,也有时发生于眼。

  6.创伤或外科手术后出血 各种不同程度的创伤、小手术都可以引起持久而缓慢的渗血或出血。

  7.其他部位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或腹痛,多数患者存在原发病灶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咯血多与肺结核、支扩等原发病灶有关;鼻衄、舌下血肿通常是血友病 A 患者口腔内损伤所致;舌下血肿可致舌移位,若血肿向颈部发展,常致呼吸困难;颅内出血常是血友病患者的死因。

  8.由出血引起的压迫症状及其并发症 血肿压迫神经,可导致受压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觉丧失、剧痛、肌肉萎缩等;舌、口腔底部、扁桃体、咽后壁、前颈部出血,则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局部血管受压迫,可引起组织坏死。

  需要终身治疗却又无法治愈,治疗费用昂贵且药物稀缺,这就是近10万血友病人及其家庭无法逃避的现实。血液健康网温馨提示,如果在孕前采取基因筛查,可以使血友病儿的出生率大大降低。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缺乏一种凝血因子(俗称“第八因子”),患者一旦出血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就会流血不止,而且该病的致残率相当高。

  目前通过替代治疗方法可以解决患者的止血问题,降低致残率。但现有的三种疗法均费用昂贵,而且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更为关键的是,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凝血因子”由于多是从人的血液中提取,国内市场上近年来相当稀缺。

  专家说,虽然血友病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是通过预防性治疗能够大大降低致残率。而且通过孕前的基因筛查,可以提前知道哪些不宜生育或不宜生育某种性别的小孩,来降低血友病儿的出生率。

  据介绍,血友病通常是通过父母一方的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比方说,男性血友病人会将血友病基因传给他所有的女儿,但不会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女儿带有血友病基因后,当其生儿育女时,她有二分之一的机会把血友病基因传递给孩子,如果她把该基因传递给儿子,那儿子就肯定会患血友病,如果该基因传递给了女儿,那么女儿依然会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如果在夫妻生育之前进行基因筛查鉴定,就能提前找出夫妻一方身上的血友病元凶——致病基因,然后采取选择性妊娠,避免生出血友病儿。

  据介绍,由于血友病的总患病率为10万分之2.73,因此将基因普查作为预防血友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尚不现实。专家认为,如果家族中有容易出现淤血或经常出血等现象者,建议最好查一查血友病基因,以免一时疏忽将该病传给下一代。

(实习编辑:陈衍)

2010-11-03 01:48:00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面部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面部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病因等因素,通常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中医治疗等方法会有较好的疗效。1、药物治疗:对于轻中度湿疹,可首选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短期使用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或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使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其具有抗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且无激素副作用。若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以缓解瘙痒。对于严重湿疹,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上药物治疗均需遵医嘱使用。2、生活方式调整: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化妆品、香料等,并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饮食上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有助于减少湿疹的发作。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面部湿疹多采用分型论治。对于胃肠湿热型湿疹,可使用当归、大黄、防风等草药研磨成末后兑水口服。对于脾虚型湿疹,可选用干地黄、白术、厚朴、茯苓等煎水服用。此外,某些饮食疗法如鱼腥草和芦根煎水饮用,或薏仁粥等也有一定辅助效果。面部湿疹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加强日常护理,避免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准确区分二者,有助于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皮肤问题,减轻不适症状。1、病因: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外在因素如食物过敏、接触刺激性物质、环境变化等都可能诱发。而痱子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滞留在汗腺导管内,导致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2、症状表现:湿疹的症状多样,急性期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瘙痒剧烈,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痱子通常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伴有刺痛或瘙痒感,一般无渗出。3、发病部位: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部、耳部、四肢屈侧、手足等部位。而痱子多发生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颈部、胸部、背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褶皱部位。若无法准确判断皮肤问题是湿疹还是痱子,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症状。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在高温天气注意防暑降温,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长湿疹怎么办最快最有效
一般没有宝宝长湿疹怎么办最快最有效的说法,宝宝长湿疹可以选择日常护理、局部用药、紫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先带宝宝就医,明确湿疹程度,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日常护理: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是关键,建议家长每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擦干水分,并涂抹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润肤霜,能有效锁住皮肤水分,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同时,要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羊毛等材质刺激皮肤。另外,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于干燥。2、局部用药:对于症状较轻的湿疹,家长可遵医嘱给宝宝外用炉甘石洗剂,该药物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宝宝的不适。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湿疹,家长可给宝宝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湿疹消退。但需注意,激素类药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3、紫外线治疗:对于慢性、顽固性湿疹,紫外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促进皮肤修复。例如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能调节皮肤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湿疹症状。但紫外线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宝宝皮肤造成损伤。建议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湿疹的变化,如症状加重、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另外,避免让宝宝搔抓湿疹部位,可给宝宝戴上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同时,添加辅食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如芒果、蟹肉等,如有过敏食物应及时避免。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湿疹的症状
宝宝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和丘疹、渗出与结痂等症状。这些症状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四肢屈侧等部位,且容易反复发作。1、皮肤干燥:皮肤干燥通常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和紧绷感。湿疹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增加,皮肤保水能力下降。皮肤干燥在冬季或低湿度环境中尤为明显,需加强保湿护理以缓解症状。2、红斑和丘疹:红斑通常呈片状分布,边界不清,多见于面部、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丘疹为红色小突起,可密集分布,严重时融合成片。红斑和丘疹的形成与皮肤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导致血管扩张和细胞浸润,进而引发皮损。此外,炎症因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感,搔抓后可能加重皮损和炎症反应。3、渗出与结痂:在湿疹的急性期,皮肤可能出现水疱、糜烂和渗液,渗出液干燥后会形成黄色结痂。渗出和结痂的出现通常提示湿疹症状较为严重,可能与皮肤破损后继发感染有关。继发感染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和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和长时间浸泡。其次,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花粉、尘螨、毛织品等。如果湿疹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渗出、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