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显示,在儿童及35岁以下青壮年人群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死亡率高居首位。白血病现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重要死因。还有一些人由于从事某些行业,也成为白血病的“高危人群”。
根据病情快慢,白血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前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后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青壮年人群以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多见,老人则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
青壮年人出现以下六种症状时,应及早就医:
一、发热
约50%至8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小尹就为这种情况。发热有两种:一种是由白血病本身引起,一般不超过38℃,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因身体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引起,往往高烧39℃至41℃,常见感染有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口腔炎最多见。
二、骨关节痛
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常表现为胸骨下端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三、贫血
可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急、多汗等。
四、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口腔及鼻黏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
五、肝脾肿大
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
六、淋巴结肿大
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目前关于白血病的病因研究显示,某个体是否发生白血病可能取决于内因、外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研究,具有以下情况者,其白血病的发生率可能高于普通人,即所谓“高危”人群:
(1)曾因某些特殊需要或意外事故而受到电离辐射者,如肿瘤或其他患者进行X线或γ射线照射或32P治疗后、受原子弹爆炸等核辐射的幸存者。
(2)长期或慢性接触某些化学试剂或药物者,如苯及其衍生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如烷化剂等或某些免疫抑制剂、乙双吗啉等。
(3)曾受某种逆转录RNA病毒(如HTLV-I型病毒)感染者。
(4)具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如Down氏综合征、Fanconi贫血、Bloom综合征患者。
白血病临床方面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正常造血细胞生长受抑制及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其他器官所致。临床可表现有:
(1)因成熟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具体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
(2)因正常成熟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减少,抗感染能力下降,反复出现发热或感染的征象。
(3)因成熟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粘膜区自发出血倾向。如鼻粘膜、齿龈区自发性渗血;拔牙或其他创伤后伤口出血不易止;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等;女性患者月经延长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如黑便、便血及有眼底或颅内出血等。
(4)器官浸润:依据受累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如可有肝(或脾、淋巴结)肿大;齿龈增生;胸骨压痛;少数患者出现睾丸肿大、皮肤或皮下结节;若神经系统受累,还可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等。
(实习编辑:陈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