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容易继发紫癜的八类疾病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有以下这些疾病会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容易继发紫癜的八类疾病

  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yao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而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三、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损害巨核细腿,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可查到肿瘤细胞。

  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发生兔疫反应。此类因素大多使骨髓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巨核细胞对射线的作用较敏感,因某些病人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

  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yao及其协同剂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除通过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理外,还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生成。而且后者更为重要。一般认为是yao理学的作用。患者表现为骨髓受抑,巨核细胞减少。个别孕妇服用此yao后,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4、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型,如肾脏、心脏、骨骼等。预后差,约2/3患儿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发病因素。

  5、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起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这是长期大量饮酒使血小板减少。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四、无效性血小板生成

  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五、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六、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一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七、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有时,可能同时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因素。

  八、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因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猫爪热、登革热等。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63
2010-10-11 00:01:00浏览16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