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何种再障患者宜行脾脏切除术

  脾切除不能直接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所以再障不是脾切除的适应症,特别是有严重出血或感染的患者。但有人认为脾脏可能存在对骨髓造血有害物质,切脾后可去除这种物质,使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也有人认为脾是产生抗体的器官,自身免疫在再障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切脾可减少抗体的产生。此外,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切脾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

  因此,临床上采用切脾术有一定的适应症。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因长期输血后发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因慢性炎症引起脾肿大有脾机能亢进时,溶血成为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脾切除术后,红细胞的生命可以延长,贫血因而减轻。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认为:

  ①髂骨骨髓增生活跃,红系较多,血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较高者(一般高于2%),采用切脾术,多数疗效好;

  ②出血较重,各种内科止血方法无效,且危及生命者,术后出血好转;

  ③髂骨或多部位骨髓增生不良,经各种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病情迁延不愈者,也可试用切脾治疗。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9-26 00:01:00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障血小板一直不升怎么回事,怎么办
再障一般是指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一直不升一般可能是由于治疗方式不当、药物因素、原发病未控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白血病等原因所致。1、治疗方式不当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2、药物因素如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私自更改药物剂量,可能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导致血小板降低。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孢素、强的松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3、原发病未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原发病未控制,会导致血小板持续下降,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出现血小板降低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平时患者应注意安全,避免磕碰。5、合并白血病如果患者合并白血病,也会导致血小板降低,出现此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上,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血小板含量。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障要化疗吗
再障一般指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需要化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1、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血严重,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2、出血由于患者血小板减少,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出血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如果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3、感染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从而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障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吗
再障一般指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情况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不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化学药物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象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片、氨基乙酸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是由慢性病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疼痛、厌食等症状。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不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量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此外,建议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再障患者应该吃哪些食物比较好
再障一般是指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元素、造血原料的食物,也可以吃叶酸。但食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大豆、鸡蛋等。 2、维生素 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菠菜等。 3、铁元素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贫血的症状。因此,患者适量食用含铁元素的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可以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海带、菠菜等。 4、造血原料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比如猪肝、鸡肝等,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细胞分裂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具有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因此,患者适量食用叶酸,也可以达到辅助改善贫血症状的目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叶酸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西红柿、香蕉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囊和脾脏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胆囊和脾脏切除后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消化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碍、腹腔感染、肝硬化,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消化功能下降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胆汁,脾脏则具有储血功能。当胆囊和脾脏被切除后,其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2、免疫功能下降脾脏还具有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产生抗体。当脾脏被切除后,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贫血、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3、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的胆囊和脾脏被全部切除,就会导致体内的凝血因子生成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片、氨甲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血浆的方式进行治疗。4、腹腔感染由于胆囊和脾脏的切除会导致腹腔内的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如果患者不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可能会导致腹腔受到细菌感染,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腹部热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5、肝硬化如果患者的胆囊和脾脏被全部切除,可能会导致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从而诱发肝硬化。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建议患者还可以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
许鹤洋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脾脏切除20年了,血小板一直高怎么回事,怎么办
脾脏切除20年了,血小板一直高,可能是因为切除掉脾脏后身体不能正常清除掉多余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容易出现血小板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脾切除后的正常情况。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1、一般治疗血小板增高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2、药物治疗如果血小板持续升高,且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3、输血治疗若血小板计数严重增高,并伴有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到医院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4、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5、中医治疗除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如针刺、艾灸、中药调理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