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血友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

  血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小儿早期发现血友病,早期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下面介绍小儿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做哪些检查。

  1.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为本病的主要表现,终身轻微损伤或手术后有持久出血倾向血友病甲、乙临床表现相似,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血友病甲多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时发病,生后9个月内发病者少,偶见新生儿断脐时出血不止,轻症患儿可至成年后才发现。血友病乙重型患儿少见,轻症患儿多,多在2岁内发病,少数迟至5~6岁。

  (2)关节出血:是血友病甲患儿的特殊表现之一,约见于75%的血友病甲患者。常发生在运动及创伤后,婴儿多为踝关节受累,儿童以膝关节受累常见。出血前有轻度不适,继而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如出血量少,治疗及时,关节血肿可被吸收。但关节的反复出血常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腔变窄,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形成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炎,甚至关节畸形、功能丧失。

  (3)血友病肌肉出血和血肿:以下肢、前臂、臀部多见。深部血肿有相应部位疼痛、压迫症状。如出血量多,可引起休克贫血黄疸及全身发热。皮下、齿龈、口腔及鼻黏膜易于受伤故为出血多发部位,但皮肤黏膜出血并非为本病的特征,皮肤瘀点瘀斑少见。如出血发生在咽、喉易引起窒息消化道出血血尿亦常见,小儿血尿易误诊为“肾炎”。儿童脱牙或外科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等若不采取相应措施,会引起持久的渗血或出血。颅内出血少见,可以是自发性,但通常由外伤引起,常危及生命。对伴有剧烈头痛的血友病患儿应警惕颅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的可能。血友病丙纯合子患儿有出血倾向,出血较轻,多发生在手术后或外伤后,自发性出血少见;偶有皮肤黏膜出血,青春期女性可有月经过多,出血程度与因子Ⅺ浓度无明显关系,患儿常合并因子V、因子Ⅶ等凝血因子缺乏。杂合子患儿无出血症状。

  2.血友病临床分型

  (1)重型: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1%,多在1岁前出现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多且严重,反复关节内或深部组织(肌肉、内脏)出血,关节畸形多见。

  (2)中间型: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为1%~5%,多在1~2岁时发病,创伤后可引起大出血,关节、肌肉出血多见,但反复发作次数少,很少在未成年前出现关节畸形。自发性出血少见。

  (3)轻型: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为6%~25%,多在2岁后发病,轻微损伤或手术后有出血不止,无自发性出血及关节出血。

  (4)亚临床型: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为26%~45%,仅在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出血不止才发现本病,容易漏诊。 根据出血症状、病史和家族史即能初步确立血友病的诊断,进一步的出、凝血方面的有关检查可以印证诊断。血友病甲、乙、丙的鉴别可用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的纠正试验来鉴别。如需做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时,可进一步做基因分析。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8-13 00:01: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怎么锻炼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可通过伸展运动、适度下蹲、高抬腿运动及瑜伽练习等进行缓解。右屁股坐骨神经痛,通常指的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常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坐骨神经痛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起。针对这一症状,合理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1、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于缓解坐骨神经痛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尝试靠墙压腿等伸展动作,这些动作能够有效拉伸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减轻神经压迫,从而缓解疼痛。进行伸展运动时,动作应缓慢、柔和,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损伤。2、适度下蹲:适度下蹲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减轻坐骨神经的负担。下蹲时,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过深下蹲,以免加重神经压迫。同时,下蹲的速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3、高抬腿运动:高抬腿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在仰卧位下,双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腿,可以锻炼到腰背肌及腹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缓解疼痛。进行高抬腿运动时,动作不宜过快,抬腿的高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4、瑜伽练习:瑜伽中的某些体式,如下犬式、宽腿前屈、鸽子式等,能够改善颈部、背部、骨盆和臀部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坐骨神经痛的发生几率。瑜伽练习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疼痛。进行瑜伽练习时,应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正确、安全。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正确、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同时,若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坐骨神经的压迫和损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