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衰治疗经验分享- 正文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脑血管病专场石家庄开讲

2015-07-1039健康网A+

  7月4日上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全国28省/市络病专业委员会以及各地市级络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络病理论指导慢病防治高级研修班脑血管病专场在石家庄开讲。本次会议由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祥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袁国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科主任胡文立教授、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吕佩源教授为与会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现整理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01

 

03

  袁国强博士: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临床实践是基础,理论假说为指导,治疗方药为依托,临床疗效为标准。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吴以岭院士和团队开展了两项国家973项目研究,即2006年的“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和2012年的“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

  吴以岭院士以“源于经典、创新理论、科学求证、指导临床”为指导思想构建了脉络学说框架。经脉包括经络和脉络,经络学说形成系统理论并在后世广泛应用,而络脉学说未能系统整理及发扬光大。

  脉络学说突出“调”的干预策略。不同于现代医学对抗和替代治疗,中医治病讲求一个“调”字,追求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并调动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调而达到“平”的状态,实现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和自稳态。

  吴以岭院士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开展了心脑血管重大疾病的系统研究,包括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和治疗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

  如今,中医络病学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们期待着它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04

 

  胡文立教授:脑梗死二级预防的关键策略:靶向治疗斑块

  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有70%为脑卒中。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群中,60-80%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研究显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目前还在呈上升趋势。而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是要进行病因的诊断。有专家对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发现,65%的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可见,对于中国来讲,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就是要稳定逆转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一项来自国外的研究发现:对1686名卒中、TIA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使用B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观察斑块面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平均随访中位数二点五年。结果显示,即使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仍有近60%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仍在进展。而且斑块进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高,是斑块无改变患者的2.1倍。

  这项国际知名的研究结果公布后,引起了众多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思考和探索,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要更进一步降低因斑块破裂所致血管事件的发生,就必须转变现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模式,即除过危险因素控制达标之外,更应该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本身靶向治疗,也就是说,不管血脂、血压、血糖等高危因素如何,只有斑块不再进展甚致逆转,才是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

  齐鲁医院心血管重点实验室张运院士带领的团队,在2010年《美国生理学—心脏和循环生理学》杂志发表了关于通心络治疗易损斑块的基础研究,被国外专家称为:本研究为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近日,张运院士等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欧洲心脏病杂志》的研究显示,通心络能够抑制斑块滋养血管滋生,减小斑块负荷,稳定斑块。该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高达15.8分,在国际所有心血管领域杂志中排名第二。当然,我们更期待通心络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尽快公布,从而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新的选择。

05

 

  吕佩源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策略:微血管保护

  近期刚刚公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明确指出,脑梗死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为:第一,改善脑血循环,进行血管再通,迅速复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第二,神经保护,减少再灌注损伤、抑制缺血级联反应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目前血管再通,恢复血流主要措施为溶栓,但是溶栓治疗由于受时间窗以及我国医疗条件的限制,治疗率非常低。即便是溶栓后大血管再通仍然会出现无效灌注或者再灌注损伤,导致梗塞范围扩大和神经损伤加重,也就是说大血管再通后,并不等于小血管再通。而神经保护措施,虽然从理论上讲,能够改善卒中结局,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被《指南》所推荐的药物,究其原因,正象国外专家所讲的:关键原因是没有对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主为的血脑屏障作为整体进行考虑。

  经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发现脑梗后如果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卒中复发风险增加3倍以上,死亡风险增加2倍以上,约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躯体功能的障碍。可见,脑组织微血管的损伤与卒中的结局关系非常密切。

  研究发现通心络正是基于微血管保护作用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的。最终带来的临床获益是:第一,可以增加脑血供,改善微循环,减少再灌注异常区域面积,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第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从而改善卒中的结局。

心力衰竭课堂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