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新心理离解学说(Neodissociation Theory)的主要倡导者是希尔加德(1973a,1973b,1974)。它事实上是对流行于本世纪初期的离解学说(dissociation theory)的修正。希尔加德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一系列认知系统,它们按级别排列着。催眠术具有使各个系统互相离解的作用。这样,被催眠的人可以报告说他们感受不到疼痛;
但另一方面,也还有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hidden observer)的认知系统在起作用,因而他们又可报告说自己感受到了疼痛。按照他的看法,在催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指令,催眠师可能和隐蔽观察者取得联系。例如其指令可以是这样的:“当我将手放在你肩膀上时,我即能够与你体内隐藏着的、仍在执行感知任务的系统对话;而当我将手拿开时,这一隐蔽系统又会从正在与我对话的部分再隐藏起来.”
催眠师也可以在催眠过程完成之后,通过指令让受术者说出其隐蔽观察者在催眠过程中的感受。由此看来,当受术者被催眠时,受影响的只是部分认知系统,而其它则未有涉及。所以,当一个受水者仅仅体验到模糊的放松感时,被影响的就只是极少数较低级的认知系统;而一旦出现上肢飘浮感或痛觉消失,这就涉及到了更多的系统。我们尚不清楚一个人有多少从知系统;甚至也不知道提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任何意义。
塔特(970,1972)用自陈量表对催眠深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些受术者可以区别出20多个催眠深度。可以推想,人们具有多少认知系统,以及能够区分多少认知系统,这些都可能因人而异。
催眠深度和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如何?虽然我们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正性相关。但这一问题现在尚无肯定答案。不过,二者所包括的都不可能是互相分离的、不同级别的层次。而有可能是按顺序排列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层次。
希尔加德的学说与把催眠状态看作是一种变换意识状态的说法并不矛盾。实际上,如果受术者的某些认知系统被彼此分离,他们就会反映自己的感觉格外异常,这是很容易明白的。希尔加德(1975)还认为,这些认知系统还可能受到除催眠诱导方法以外的因素如疲劳、药物等的影响。这种学说把人的认知控制系统视为多重的、按顺序排列着的,这是关于认知组合的一般性学说,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甚为广泛。正加瓦格斯塔夫(1981)所说,人们现在尚未得到有关这一学说的结论性的实验证据。不过,它是解释催眠行为以及认知组合的重要学说。毫无疑问,它将引发更大量的研究和激起更多的争议。
(实习编辑:梁子豪)
主治医师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精神科
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贵州省安顺市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陵县陵城镇中兴路341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沈阳市东陵区乱泥洼子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新密市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元江县
三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太平桥路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