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日当心 “梅毒”脚下起!

夏日当心 “梅毒”脚下起!


  入夏以来,门诊病人中,除了常见的“脚气”、“汗疱疹”外,有几位女性却是因“脚癣”未能治愈找到我的。待我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完病人后,我不禁大吃一惊。

  此时的这些女孩,她们全身并无皮疹。脚掌均有玫瑰癍疹,这是二期梅毒的典型损害,伴有轻度脱屑,可有瘙痒,但她们极力否认有不洁性接触史,信誓旦旦地表示夫妻恩爱,丈夫绝不可能有拈花惹草之癖好。经我耐心做工作,她们才答应去做梅毒血清试验,检查结果无疑验证了我的判断。

  梅毒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染后,大约在4周左右,会在肛周出现无痛性溃疡,进而自行消退,再过4~10周,则会在全身出现无症状性癍疹,丘疹,这时难与“玫瑰糠疹”、“银屑病”鉴别。如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二期梅毒就能及时发现,不至于延误进入三期梅毒。

  事实上,这一发病过程在女性方面则未必如此,许多女性常无一期硬下疳损害,二期早期梅毒疹常不典型,且为时短暂,病人常未发现,医生也未警觉。像手足出现的癍疹和脱屑,患者和一些不太警觉的医生是不太会往梅毒上想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婚检时常常查出梅毒,而一些女孩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患有手足疾患的女孩,特别是有过性接触或性伴侣经常出差在外,最好经常到医院检查,以防梅毒从脚下生起。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07-24 05:42:00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梅毒影响心脏有哪些症状
梅毒影响心脏的症状主要包括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如果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胸闷梅毒侵入人体后,可播散到心血管系统,引起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疾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胸闷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维拉帕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气短梅毒侵入人体后,可播散到呼吸系统,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气短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不适。3、心律失常梅毒属于感染性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给心肌组织带来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心律。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能够使疾病得到缓解,以免病情持续发展。4、心肌缺血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心肌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通常会伴随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改善病情。5、心绞痛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通常会伴随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梅毒患者需要在早期积极地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发展。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左脚下面老是肿什么原因
左脚下面老是肿,可能是长时间站立、外伤、下肢静脉曲张、痛风、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 1、长时间站立 如果患者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局部肿胀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改善,平时要避免长时间站立。 2、外伤 如果患者左脚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使用冰袋在局部冰敷,促进毛细血管收缩改善症状,24小时后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缓解症状。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 3、下肢静脉曲张 若是长期站立,可能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容易诱发下肢静脉曲张,会出现下肢酸胀、疼痛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穿戴弹力袜,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痛风 患者若是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也会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患者可出现水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加重症状。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黄穗翔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甲
脚下垂是怎么回事
脚下垂可能是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外周神经损伤、肌肉疾病或骨关节疾病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脊髓损伤 脊髓位于椎管内,负责传递来自大脑的信息。当脊髓受到压迫、挫伤或其他伤害时,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从而导致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针对脊髓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活动,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手段改善血液循环。可先从脚底开始,用拇指轻轻按压足底,从足跟至脚趾方向缓慢推进。然后按摩脚背,用手指轻轻揉捏。接着活动脚踝,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每次按摩 15 到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2 到 3 次。 2.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进而出现脚部下垂的情况。对于小儿麻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已经患病,可考虑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B12,以减轻病情进展。可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外周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部位的重要通道,负责传递信息。当这些神经受损时,会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表现为下肢无力和下垂。针对外周神经损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以及物理治疗如冷热敷交替,以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功能。先进行冷敷,用冰袋敷在脚部 15 分钟左右,可减轻肿胀和疼痛。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敷脚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如此交替进行,每天可操作 2-3 次。 4.肌肉疾病 某些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或肌营养不良症,会影响肌肉的力量和结构,导致下肢无力和下垂。针对肌肉疾病,可能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例如多发性肌炎患者可以服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龙,而肌营养不良症则需使用基因治疗或免疫调节剂如环磷酰胺。一般可以口服给药也可以静脉注射给药。 5.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或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导致骨骼变形或关节僵硬,进而影响下肢的功能,造成下垂现象。对于骨关节疾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矫形手术,而髋关节发育不良则可能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步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下肢负担。建议定期进行神经和肌肉系统的检查,如肌电图和磁共振成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站着不动脚下有起伏感怎么回事,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站着不动脚下有起伏感,可能是生理因素、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生理因素 如果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站立的姿势,可能会导致下肢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下肢肿胀、脚部起伏感等不适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当走动的方式,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2、下肢静脉曲张 如果患者下腔静脉出现阻塞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从而引起下肢酸胀、乏力、沉重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站着不动脚下有起伏感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的腰椎间盘疾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导致腰椎管狭窄,引起下肢麻木、下肢肌力下降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腰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栓塞等因素引起的心脏血液灌注量减少的情况。由于心脏血液灌注量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可能导致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等方式进行治疗。 5、脑供血不足 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症状,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也可以适量锻炼,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如果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眼镜戴上只能看远方看脚下有眩晕是怎么回事
眼镜戴上只能看远方看脚下有眩晕,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眼镜度数不合适、过度疲劳、散光、颈椎病等原因导致的。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长时间佩戴眼镜,可能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佩戴眼镜。 2、眼镜度数不合适 如果患者佩戴的眼镜度数不合适,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验光,根据度数选择合适的眼镜。 3、过度疲劳 如果患者长时间熬夜,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4、散光 如果患者存在散光,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验光,根据散光的具体情况重新配置合适的眼镜。 5、颈椎病 颈椎病通常是颈椎间盘退变、局部关节受到增生的骨质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当患者颈椎病发作时,可能会导致颈椎间盘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椎牵引、红外线等方式进行治疗。 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脚下像踩着风说明了什么
1.心情愉悦:当人处于心情愉悦、兴奋状态时,大脑会分泌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可以刺激神经系统,提高身体的兴奋度和活力。同时,兴奋的情绪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为肌肉和器官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让人感觉身体轻盈、充满力量,从而产生脚下像踩着风的感觉。 2.剧烈运动后: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心肺功能得到加强,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将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肌肉组织。运动结束后,身体仍处于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肌肉的代谢也较为活跃,此时可能会感觉脚步轻快,像踩着风一样。 3.低血糖发作后进食:低血糖发生时,身体细胞缺乏足够的葡萄糖供应能量,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当及时进食含糖食物或碳水化合物后,血糖水平迅速升高,身体细胞重新获得充足的能量来源。大脑接收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后,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身体的不适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有活力的感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脚下像踩着风。 4.服用某些药物后:一些药物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影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例如,某些兴奋剂类药物如盐酸阿米替林片、氨基比林咖啡因片等,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使身体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感觉脚下生风,行动敏捷。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该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产热增多。同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快、手抖、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也可能会感觉身体轻盈、脚步轻快,像踩着风一样。 针对脚下出现的异常感觉,如果症状持续或者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查明病因,并接受专业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脚下垂是怎么回事
脚下垂可能是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外周神经损伤、肌肉疾病或骨关节疾病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脊髓损伤 脊髓位于椎管内,负责传递来自大脑的信息。当脊髓受到压迫、挫伤或其他伤害时,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从而导致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针对脊髓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活动,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手段改善血液循环。可先从脚底开始,用拇指轻轻按压足底,从足跟至脚趾方向缓慢推进。然后按摩脚背,用手指轻轻揉捏。接着活动脚踝,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每次按摩 15 到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2 到 3 次。 2.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进而出现脚部下垂的情况。对于小儿麻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已经患病,可考虑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B12,以减轻病情进展。可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外周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部位的重要通道,负责传递信息。当这些神经受损时,会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表现为下肢无力和下垂。针对外周神经损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以及物理治疗如冷热敷交替,以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功能。先进行冷敷,用冰袋敷在脚部 15 分钟左右,可减轻肿胀和疼痛。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敷脚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如此交替进行,每天可操作 2-3 次。 4.肌肉疾病 某些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或肌营养不良症,会影响肌肉的力量和结构,导致下肢无力和下垂。针对肌肉疾病,可能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例如多发性肌炎患者可以服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龙,而肌营养不良症则需使用基因治疗或免疫调节剂如环磷酰胺。一般可以口服给药也可以静脉注射给药。 5.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或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导致骨骼变形或关节僵硬,进而影响下肢的功能,造成下垂现象。对于骨关节疾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矫形手术,而髋关节发育不良则可能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步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下肢负担。建议定期进行神经和肌肉系统的检查,如肌电图和磁共振成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