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因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婚礼泡汤

因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婚礼泡汤


  “泡汤的婚礼”引发的启示

  ————浅谈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少女小A计划十一结婚,她和男朋友B君几个月来忙于装修新房,购买家俱。连日的劳累她并不觉得疲劳,脸上总是挂满了甜蜜的微笑。然而,近几天外阴出现了一些小疱疱,有些灼痛感困扰着她。在医院就诊时,医生问她以前有无类似发作。联想起几个月前一场感冒后她也有类似情况,几天后渐渐消失,男朋友曾有相同症状。她把这些告诉医生,并说她只谈过一个男朋友。医生的诊断---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似当头一棒,令稍有常识的她不知所措。待稍稍冷静后,她取消了婚礼,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原来,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近年来日益增多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多由性交传播,也可由鼻、咽、眼结膜或破损的皮肤间接接触传入人体内。往往在发热、感冒、过度疲劳、月经期、胃肠功能紊乱等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激发而发病。多在第一次发病后的四个月内复发,多时一年内发作数次,常在包皮、龟头、冠状沟、阴唇、阴阜及阴蒂等处出现红斑、有细小水疱,病人感觉灼热感。少数病人仅有局部浅表红斑,病人往往不引起注意,常当其它病进行治疗。这种病毒也可侵犯子宫颈,子宫内膜及男性前列腺。表现为子宫颈溃疡,坏死,阴道分泌物增多。久治不愈的男性前列腺炎不能排除是否有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疱疹性外阴阴道炎初发时局部疼痛且排尿困难,外阴,阴道及宫颈等处可见粘膜红肿,有时有伪膜。以后有时可在外阴皮肤上出现水疱。没有水疱时,许多人往往以为是其它疾病。其实疱疹感染的发病率常很高,在西方已上升到第三位,在我国此病发病率上升很快, 特别是带病毒人群不少, 如怀疑自已有可能感染,定期进行检查是必要的。这种病最可恼的是经常发作,一发就是一周,令人苦恼不堪。对初婚男女莫过于部分人可能容易出现早产、流产或畸形、死胎。也是病人最担心的。对年龄较大的妇女有诱发宫颈癌的危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积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治疗有些难度,治愈仍是可能的。更何况针对疱疹病毒治疗的药物不少,效果也不差,只是费用相对贵一些。当然,这一切都应在医生的监测和指导下应用,不可自己乱买抗病毒药服用。由于本病发生常在身体疲劳时发病,保持生活规律,充满信心,注意饮食调节和局部卫生,锻练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仍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只有坚持下去,大多数病人在六年内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只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即使是这样,也并不可怕,象吃饭一样长期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也能控制发作,用药也是很安全的。

  由于机体逐渐产生了抗疱疹病毒的抗体, 它的传染性对于多次发作的病人来说是逐步变小的. 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只有10%。对于尚未生育的男女,有医生的保驾护航,一样能生育健康的爱情结晶。更何况大多数病人在疾病的初期几年可以治愈,被疱疹拖延的婚礼会在曲折动人的旋律中拉开序幕。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07-15 07:08:0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炎反酸吃什么药
胃炎反酸时,常可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药物等进行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首先,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胃炎引发的烧心、反酸等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服用上述药物时应避免嚼碎服用,否则可能会破坏肠溶剂型,影响治疗效果。2.铋剂其次,铋剂属于胃黏膜保护剂,能够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来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常用的铋剂药物主要有枸橼酸铋钾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上述两种药物不仅可以保护胃黏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两种药物均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3.抗生素药物最后,除了对症治疗外,患者还应遵医嘱对因治疗,此时可选用克拉霉素片、呋喃唑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克拉霉素片能够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而呋喃唑酮片则是通过抑制细菌的氧化还原酶,来阻断细菌的能量代谢进程,以此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但14岁以下儿童禁用。需要注意的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药物联用,在临床上常被称为四联疗法,多用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患者在恢复期间,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尽早戒除烟酒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