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及治疗前景

  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于中间,向外依次由包膜、体被、衣壳三种同心结构组成,衣壳表面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3:3:2轴对称的20面体,体被由纤维质构成,包膜有时来自细胞核,有时来自细胞膜,细胞膜内含有脂成份,所以单纯疱疹病毒对乙醚及脂溶剂特别敏感。对高温和低PH都不稳定,在低温下可生存数月,湿热50℃及干燥90℃30分钟灭活。

  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二种,Ⅰ型疱疹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粘膜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腰以上部位的皮肤粘膜和器官。如引起口唇粘膜、前庭、结膜、部的炎症及疱疹,口和口周围发生的疱疹,99%是由Ⅰ型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女性宫颈、阴道、外阴皮肤及男性的阴茎、尿道等处,是引起生殖器发炎和疱疹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90%为Ⅱ型疱疹病毒,仅10%为Ⅰ型疱疹病毒。

  经性器官接触后,潜伏约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严重烧伤、重度营养不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后症状加重,可出现疱疹性湿疹、复发性角膜溃疡,甚至全身播性疱疹而致命。感染1-3周后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残存的病毒可能向周围神经沿神经轴转入三叉神经节(Ⅰ型疱疹病毒)或骶神经节(Ⅱ型疱疹病毒),而长期潜伏,进入静止状态。当某种诱发因素如焦虑精神创伤、受凉、日晒、吹风、创伤、感染、药物过敏高热、月经、妊娠等破坏身体生理平衡时,神经细胞中出现病毒增殖所需的特异性转录酶,激活病毒而引起复发,体液抗体不能制止疱疹病毒复发,细胞免疫减弱对复发有重大影响。

  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中可分为原发和复发两种。原发指首次感染病毒,一般从接触到发病约2-10天,也就是潜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烧灼感,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发生3-10个成群的红色丘疹,伴有瘙痒,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3-5天后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大的糜烂和溃疡,自觉疼痛,最后结痂愈合。整个病程可持续20天左右。

  在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尿道口、阴茎、阴囊、大腿和臂部等处。女性好发于阴唇、阴阜、阴蒂、肛周或阴道。约90%的病人,病毒可同时侵犯子宫颈,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并可并发宫颈炎和子宫炎。大多数男女病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尿频、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等现象。此外,还可能有其它症状同时出现,如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颈项强直、脑膜炎和骶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此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也较男性严重。在发病人中约10%有咽炎,10%男性与26%女性的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人同时伴有生殖器以外的病损,主要在臂部与手指,常见生殖器出现疱疹后的第2周,大多是受感染的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自身接种而致。

  在患有生殖器疱疹的病人中,男性同性恋者可出现直肠Ⅱ型疱疹病毒肛门直肠感染,其发病仅次于淋球菌引起的男性肛门直肠炎。临床表现为肛门直肠疼痛严重、便秘、排脓和里急后重,肛门可有疱和溃疡。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在原发后1-4个月内发生。第一次Ⅱ型疱疹病毒感染后一年内将近60%患者复发,第一年可复发4-6次。以后次数减少。复发患者全身症状较原发轻,每次发作的病程也较短,通常皮损约10天消退。有学者发现Ⅰ型疱疹病毒感染只有14%复发,大大低于Ⅱ型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率。复发一般都在原处,但水疱数目、持续时间和自觉症状均比原发者轻、淋巴结不肿大、很少有全身症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发生在外阴、阴道、宫颈及龟头等部位,尿道发病较少见。由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又难以控制,有时疼痛较严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负担过重,而出现心理障碍害怕致癌、害怕传染给性伴侣、回避与性伴侣的性生活、不愿与异性交往、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发生抑郁症

  生殖器疱疹病毒与生殖器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疱疹的Ⅱ型疱疹病毒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来,已发现宫颈癌和性活跃有关,而Ⅱ型疱疹病毒又是性活跃人群中常见的致病因子,宫颈又常是病毒的复制部位,并且发现生殖器疱疹常常与宫颈癌并发。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比未患过者得宫颈癌的危险性大5-10倍。最近,在宫颈癌组织、剥细胞或癌前期细胞中发现了Ⅱ型疱疹病毒特异抗原。从而表明Ⅱ型疱疹病毒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从阴茎癌病人的活检材料中也观察到单纯疱疹病毒样颗粒。然而表明单纯疱疹病毒是生殖器恶性肿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证据仍不足,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人们也注意到孕妇与Ⅱ型疱疹感染的严重性。对妊娠的患者或无症状排毒来说,最重要的是传染给新生儿。在妊娠早期,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可影响胎儿,以致发生流产死胎。婴儿先天性感染,出生时可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癫痫发作,与肝脾肿大。如通过产道感染或羊膜早破而产生逆感染时,轻者出生后数日乃至数周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早期症状可仅有吃奶较差、兴奋,随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或脑炎。严重者发生播散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可有高热、呼吸困难、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不好。

(实习编辑:张曼)

2011-03-11 06:12:00浏览1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身体出现日光性角化怎么回事,怎么办
身体出现日光性角化病多考虑是长时间日光照射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家族遗传、长期接触有毒的物质、长期接受辐射、长期服用光敏药物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 1、长时间日光照射 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好皮肤的防晒工作,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细胞异常增生,进而诱发日光性角化病。患者需要做好皮肤的防晒措施,外出时可以涂抹防晒霜,也可以穿防晒衣,避免皮肤受到紫外线的照射。 2、家族遗传 如果家族中有患有日光性角化病的人群,可能会导致子女受到一定的影响,使皮肤表面受到影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 3、长期接触有毒的物质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石油、煤焦油等有毒的物质,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细胞异常增生,诱发日光性角化病。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有毒的物质,同时也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 4、长期接受辐射 如果患者长期接受辐射,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细胞异常增生,进而诱发日光性角化病。患者需要做好防护,穿防射服,平时也应避免过度接触射放射性物质。 5、长期服用光敏药物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盐酸氯丙嗪片、磺胺嘧啶片等光敏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免疫功能异常,进而诱发日光性角化病。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光敏药物,同时也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建议患者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受伤。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日光性皮炎是不是身体免疫力差
日光性皮炎并不是身体免疫力差,而是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1、个体因素 日光性皮炎多发于更年期女性,主要是由于女性到了更年期自身激素水平会下降,皮肤保护能力逐渐消失,最终在强烈日光刺激下会出现皮炎,另外皮肤本身白、嫩、薄的人群,也很容易患有日光性皮炎,因为此类人群皮肤耐受紫外线要低于正常角质层厚的人。日常应调整生活方式,做好皮肤护理和防晒,可以通过打遮阳伞或者戴遮阳帽的方式防晒,减少日光对皮肤的照射,同时要调整饮食,忌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环境因素 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光线刺激而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的炎症,这种炎症和患者本身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免疫力差而导致,大多数日光性皮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紫外线的长期、高强度照射,刺激皮肤而产生一定的炎症介质。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糖皮质激素类的药膏进行治疗,如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能起到抗炎的作用,有助于帮助皮肤恢复,同时要注意防晒,减少日光对皮肤的照射。 3、遗传因素 日光性皮炎本身并不会遗传,但是很多有日光性皮炎的人群有一些特异性体质,此类体质是有可能遗传的,这类体质也称为敏感体质,这种敏感体质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出现此类情况,不需要太过担心,日常尽量避开高强度的阳光直射,情况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依匹斯汀、依巴斯汀、氯雷他定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日光性皮炎用什么药膏好
日光性皮炎一般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抗生素类药膏、止痒药膏、非甾体抗炎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膏进行治疗。日光性皮炎是皮肤接受强烈光线照射后,日光中的紫外线引起皮肤的急性光毒性反应,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遵医嘱选择用药。 1、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如果日光性皮炎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治疗,比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2、抗生素类药膏 如果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破损、红肿、流脓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抗生素类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3、止痒药膏 患者若出现严重的瘙痒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止痒药膏进行治疗,比如氧化锌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以缓解症状。 4、非甾体抗炎药膏 如果日光性皮炎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进行治疗,比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布洛芬乳膏等,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如果日光性皮炎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明显的皮肤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比如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用药。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