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心名为尖锐湿疣的性病

  临床上常见的性病尖锐湿又叫做生殖器疣,近年来尖锐湿疣在我国的发病率猛增,在性病中居第二位,发病数仅次于淋病。因此普及尖锐湿疣的预防知识是当务之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此病的感染方式和危害。

  本性病的感染可分为3种情况:①显性感染;②临床感染;③隐性(潜伏)感染。男性好发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同性恋者发生于肛门、直肠;女性好发于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其亚临床感染通常指临床上肉不能辨认的病变。

  本病容易复发,因此,选择一个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非系统的治疗方法是以去除局部外生性疣为主,这样的治疗方法复发率高。专业的治疗原则是:①检查有无并发其他性传播疾病;②检查性伴侣是否患有;③排除恶变;④全身抗病毒治疗;⑤不要采用毒性大的药物或遗留瘢痕的方法治疗。

  尖锐湿疣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害个人、危害家庭、危害后代、危害社会。资料统计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密切关系,有报告统计,4.7%—10.2%的宫颈可发展成癌。还有学者指出,15%阴茎癌的发生来自性病疣;5%女性外阴癌及5%肛门癌继发于性病疣;孕妇如被感染,疣病毒可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婴儿,引起婴儿的部乳头状瘤。

  看了上面对于尖锐湿疣的描述,您一定了解到了这是一种危害巨大的性病。所以,专家提醒尖锐湿疣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实习编辑:张曼)

63
2011-01-12 02:19:00浏览4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女孩子尖锐湿疣是什么症状
女孩子尖锐湿疣的症状主要包括淡红色丘疹、疣体增大与形态变化、分泌物增多与异味、瘙痒与不适感、其他伴随症状等。1.淡红色丘疹:在外阴、阴道口、尿道口、肛周等部位,可能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这些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是尖锐湿疣的典型表现。2.疣体增大与形态变化:随着病情的加重,丘疹会逐渐增多、增大,并可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的赘生物。这些疣体表面可能凹凸不平,质地较脆,容易出血。3.分泌物增多与异味:疣体表面可能会有分泌物渗出,并伴有异味。这通常是由疣体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坏死导致的。部分女性患者的阴道内也可能出现疣体,导致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4.瘙痒与不适感:尖锐湿疣病变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这是由于疣体对皮肤的刺激以及局部免疫反应引起的。此外,疣体的存在还可能引起局部的异物感、烧灼感或性交痛。5.其他伴随症状:部分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尿道炎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若病变累及宫颈,还可能伴随性交后出血等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尖锐湿疣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因此,如果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或怀疑自己有尖锐湿疣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卫生也是预防尖锐湿疣的重要措施。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尖锐湿疣传染途径
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通常有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自体接种传播等。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肛周等部位,建议积极遵医嘱进行治疗。1、性接触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行为过程中,与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发生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人乳头瘤病毒极易从患者的疣体部位传播至健康人的生殖器、肛周等易感部位,即使肉眼看不到疣体,病毒依然可能存在并传播,感染几率极高。2、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被传染。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酒店等场所,使用了被患者污染过的毛巾、浴巾、马桶坐垫、浴盆等,人乳头瘤病毒可在这些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健康人接触后,若皮肤黏膜有微小破损,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引发感染。3、母婴传播患有尖锐湿疣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接触到母体的疣体,导致感染。此外,在孕期,病毒也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母婴传播会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严重威胁。4、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被人乳头瘤病毒污染,用于健康人身上时,就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如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妇科检查器械、泌尿科手术器械等,使原本健康的人感染尖锐湿疣。5、自体接种传播患者自身若不小心搔抓疣体,手上沾染病毒,再触摸身体其他部位,如生殖器周围、肛周等皮肤黏膜,尤其是有破损的地方,病毒就会在新的部位定植、繁殖,导致新的疣体出现,使病情扩散。若怀疑感染尖锐湿疣,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其能刺激局部免疫反应,抑制病毒复制;鬼臼毒素酊可破坏疣体组织,促使疣体脱落。同时,性伴侣也需一同检查、治疗,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不共用私人物品,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