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尖锐湿疣的五种诊断好方法

  尖锐湿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种表皮瘤样增生尖锐湿疣的诊断多根据皮疹特点、发病部位、发展情况结合可能询及的接触史来判断,但少数病人要进一些辅助实验来确诊。具体实验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醋酸白试验

  用3-5%醋酸外涂疣体2-5分钟,病灶部位变白稍隆起,肛门病损可能需要15分钟。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酸凝固变白的结果,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的未感染上皮细胞产生的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色.醋酸白试验检测HPV的敏感性很高,它比常规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还好。但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假阳性变白迹象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美国CDC提示,醋酸白试验并不是特异试验,且假阳性较常见。

  二、免疫组织学检查

  常用过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HPV蛋白阳性时,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

  三、组织化学检查

  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用特异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如病损中有病毒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红色。此法特异性强且较迅速,对诊断有帮助。

  四、病理检查

  主要为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刺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AI-G变.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间界限清楚。其特点为粒层和刺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形成。此种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通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性浸润。Bus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表皮极度向下生长,代替了其下面的组织、易与鳞状细胞相混,故须多次活检.若有缓慢发展之倾向,则为一种低度恶变的过程,即所谓疣状AI-G。

  五、基因诊断

  迄今,HPV难于用传统的病毒培养及血清学技术检测,主要实验诊断技术是核酸杂交。近年来发展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为HPV检测开辟了新途径。

  (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1.标本的采集和预处理:用刮板或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棒从阴道和宫颈外口取分泌物和细胞。在作细胞学检查的同时,将标本放入5ml含有0.05%硫柳汞的PBS中,用PBS离心(3000g,10min)洗涤2次,沉积细胞重悬于1mlPBS中,取0.5ml细胞悬液抽提。

  2.标本核酸的提取:按1体积细胞悬液加10倍体积的细胞裂解液(10mmol/L Tris-HCl,pH 7.4,10mmol/L EDTA,150mmol/L NaCl,0.4%SDS,1.0mg/ml蛋白酶K)37℃下处理过夜;且等体积酚/氯仿(1:1),氯仿/异戊醇(24:1)各抽提2次;加1/10体积3mol/L NaAc(pH 5.2)及2.5倍体积无水乙醇置-20℃ 2h或过夜沉淀DNA;加1体积乙醇洗涤1次;用60μl含RNA酶(100μg/ml)的TE液(10mmol/L Tris-HCl,pH 8.0,1.0mmol/L EDTA)溶解DNA,37℃温育。

  (二)PCR扩增

  1. 引物设计和合成:HPV基因组可分为早期区(E)和晚期区(L),每区含一系列开放读码框架(ORF)。序列分析表明,各型HPV的非编码区及E1、E6、E7和L1区均有保守序列。Manos等从HPVL1区中选择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MY11和MY09见表1,该引物与HPV 6、11、16、18及33型有互补序列,也可扩增其它型。

  2.PCR反应试剂:Taq DNA聚合酶(2U/ml)、10mmol/L dNTP贮备液(dATP、dCTP、dGTP、dTTP各10mmol/L),10×PCR缓冲液(500mmol KCl、40mmol/L MgCl2、100mmol/L Tris-HCl、pH 8.5),100μmol/L MY11和MY09贮备液,灭菌的玻璃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

  3.PCR扩增方法和程序:以100μl PCR反应液,用无菌0.5ml化塑料离心管为反应管进行扩增反应。

  (1)实验前配制预混反应试剂并分装。预混反应试剂包括除标本DNA外的其它各种PCR反应试剂。每支反应管中含有的PCR反应试剂。

  (2)各反应管依次加入10μl标本和90μl预混反应试剂。

  (3)加入80-100μl石蜡油,在台式离心机上快速离心数秒钟,使各反应试剂收集于油层下。目前,PCR试剂已商品化,反应体积为25μl。使用时只加入标本DNA即可。

  (4)将反应管置PCR扩增仪上,循环参数为95℃ 30s,55℃ 40s,72℃ 50s循环35次,最后72℃延伸5min。

  4.每次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以载有HPV的重组质粒(每反应为100pg)或含有HPV的细胞系(如癌ski、HeLa)DNA为阳性对照,以无HPV的人细胞系DNA为阴性对照。

  (三)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

  1. 凝电泳:扩增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取10μl扩增产物用5%-7%聚丙烯酰胺凝胶或1.5%琼脂糖电泳,溴化乙染色,紫外分析仪下分析结果,分子量约为450bp处出现明显的DNA带。

  2. 核酸杂交:如果凝胶电泳无清楚的DNA或需确定DNA带的特异性时,可用标记的公用混合探针和(或)型特异探针作Southern吸印杂交、斑点杂交验证。

  按照标准方法制32P 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需达到约107cpm/pmol特异活性。杂交液中需含有2×106-5×106cpm探针/ml。在55℃缓慢振荡下杂交2-3h,随后于30-55℃下用洗涤液(2×SSC、0.1%SDS)迅速冲洗杂交膜,除去多余探针。然后进行洗膜,其条件依所用探针而异:公用混合探针,55℃洗膜10min;MY12、MY13及MY16探针,56-57℃下10 min,并换液重洗1次;MY14及WD74探针,58-59℃下10min,亦换液重洗1次。

  用PCR方法检测HPV比核酸杂交方法优越。其敏感性高,GP-PCR方法以凝胶电泳直接分析结果,可检出标本中200个拷贝的HPV DNA,若以核酸杂交检测PCR产物,敏感性提高,能检出10个拷贝的HPV DNA。

  鉴于PCR技术的高度敏感性,以生殖道脱落细胞为检材足以满足试验要求,避免了活检取材、研磨组织繁杂操作。一般情况下,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观察产生的DNA可直接作出诊断。因此,PCR技术检测HPV实验周期短、简便快速。

(实习编辑:张曼)

2011-01-08 03:54: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