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它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滴虫通过性交可直接传给女方,因为,在患者丈夫的尿道及前列腺的分泌物中,常可以找到同种类型的滴虫。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内,亦可寄生于泌尿道下部(尿道及尿道旁腺)及子宫颈管内,即是滴虫带菌者在临床上也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寄生在阴道内的滴虫能消耗阴道内的糖原,改变阴道的酸硷度,破坏防御机制,容易继发感染。
阴道毛滴虫病的发病机理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力随着虫株及宿主生理状况、免疫功能、内分泌以及阴道内细菌或真菌感染等而改变,尤其是妇女在妊娠及泌尿生殖系统生理失调时更易出现炎症。感染数天后,阴道粘膜出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白细胞炎症反应。健康妇女阴道因乳酸杆菌作用,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不利于滴虫生长,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然而滴虫在阴道中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影响乳酸浓度,从而使阴道pH转为中性或碱性。妊娠及月经后的阴道生理周期使pH接近中性,这些都有利于滴虫繁殖,因而感染和复发率较高。
感染初期,毛滴虫对阴道上皮细胞粘附,并产生细胞外毒性因子。粘附过程除涉及到至少四种粘附蛋白(2-65KD)的参与外,还与毛滴虫的阿米巴样变形有关,已报道毛滴虫分泌的毒性因子包括:细胞分离因子,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30KD和6KD),以及一种溶血毒素。溶血作用可能是滴虫与红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
阴道毛滴虫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4-7天。妇女感染常表现为持续性阴道炎,起病可急可缓。滴虫性阴道炎主要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味恶嗅,黄绿色。排尿困难,外阴瘙痒。急性期持续1周或数月,病情轻重常有波动,性交疼痛,月经期后症状加重。随后白带减少,症状减轻,亦可完全消失,但患者成为带虫者。女性患者在首次诊断本病时,50%无症状。阴道毛滴虫若在尿道或膀胱寄生,则可引起毛滴虫性尿道、膀胱炎。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可致不孕。有人报道,阴道毛滴虫还能引起细胞发育异常及细胞核异常,因此,癌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滴虫妇女。检查发现从阴道穹窿及子宫颈轻度充血到广泛糜烂、瘀点及肛周糜烂、颗粒状易碎及潮红的子宫内膜(草莓状子宫颈)。
阴道毛滴虫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悬滴法:
悬滴法是检查阴道毛滴虫最简单方法,阳性率可达80%-90%。将检体涂在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后加盖玻片,用100-200倍镜检,可见原虫鞭毛波动膜活动。在生理盐水中加5%的中性红,滴虫不能死亡,并不着色,而周围形成粉红色,对白色的原虫易于认出,或用1600倍吖啶橙液
1滴滴入新鲜标本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虫体带有淡黄绿色的荧光,特别好看,直接镜检法检出率极高。
二、涂片染色法
将分泌物涂在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可用不同染液染色,如革兰染色,瑞特染色,姬姆萨染色,PAS染色和利什曼染色。这种方法不仅可看到滴虫的形状和内容,而且能同时看到阴道内存在的其他微生物。也可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
三、培养法
将阴道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加入培养基内,置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每隔72小时接种1次,取培养混匀液1滴涂片,染色镜检。
四、免疫学方法
检测阴道毛滴虫特定的抗原。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荧光抗体检查法,ELISA法,胶乳凝集法等,其阳性率较涂片法高,但临床一般不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查。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