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正确认识尖锐湿疣 做好预防保健

  一些经常出差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悟,在外面不论是住几星级的宾馆,他们宁愿麻烦一点自带“装备”都绝不敢使用房间里的东西,诸如毛巾、刷杯、拖鞋之类。究其原因,就是害怕染上不干净的“病”,尤其是尖锐湿尖锐湿疣真的那么容易传染吗?

  尖锐湿疣认识误区

  如果离开了特定条件,尖锐湿疣想要传播亦非易事。导致人体发生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其实是很脆弱的,在干燥的环境下或在肥皂水、酒精中他们会很快死亡。此外,其它一些性病的病毒,例如梅毒旋体、发生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发生淋病的淋球菌、发生淋菌性尿道炎的衣原体、支原体等在相同情况下也都极容易死亡。

  另外,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首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病毒,病毒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其侵袭能力的大小。

  其次,病毒要想侵入人体皮肤,必须要有“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皮肤创面。当然,创面不一定要有多深、多大,有时人体感觉不到的轻微破损面也可以造成传播。通过局部的创面,病毒才可以侵入人体浅表层皮肤粘膜而发生感染。只有当以上两项条件同时符合的时候,人乳头瘤病毒才可以感染人体,进而引起尖锐湿疣。

  在性生活的时候,由于生殖器官之间的相互摩擦,生殖器粘膜本身又比较脆弱,局部就有可能形成轻微破损面而感染病毒。在一般生活中的接触,是很少会同时具备以上两项条件的。

  如果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就能有效避免间接感染的可能。对于流动性比较大的公共场中的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如坐公共马桶的时候,应在坐便部位垫一些卫生纸;洗浴时避免使用盆浴而采用淋浴,并且最好自带毛巾。除此之外,洗桑拿也应挑选正规、卫生的场所。

  因此,不要被尖锐湿疣弄得草木皆兵。洁身自爱才是杜绝尖锐湿疣的关键。

  尖锐湿疣的预防

  控制性病是预防尖锐湿疣的最好方法。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治疗患者,还要包括其性伴;进卫生宣教和性行为的控制;安全套具有预防HPV感染的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①根除病因,如治疗白带过多及包皮过长等。注意局部卫生,保持易致病部位的清洁干燥。

  ②尖锐湿疣患者所用浴盆、浴巾、内裤要严格分开,并经常煮沸灭菌,疾病未愈前,应避免性生活。

  尖锐湿疣预防要点

  尖锐湿疣是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采取预防措施来进行预防的。从理论上来讲,预防尖锐湿疣和HPV感染最好的措施就是避免与尖锐湿疣患者或HPV感染者性接触,如性交等。在实际预防尖锐湿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感染机会、避免高危险的性行为

  对有性伴的尖锐湿疣患者要定期检查性伴有无尖锐湿疣或HPV感染。因为大多数尖锐湿疣患者的再感染与其性伴患尖锐湿疣和HPV感染有关,故要避免与其性接触,以减少患者治疗后再感染的机会。要使人们了解随意性行为的安全性,改变性行为方式,从而减少患尖锐湿疣的危险。

  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有性传染性疾病接触史者,要随时注意观察外生殖器有无病变发生,同时可看性病专科医生,进行有关的检查,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尖锐湿疣患者要尊重他(她)人的健康权力

  患尖锐湿疣后要将自己患病的情况告诉家庭中成员或集体生活中的其他人员,以便适当预防。在尖锐湿疣治愈之前,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将其病变传染给他(她)人。做到不要性交,不要在公共浴(泳)池洗澡、游泳,不要乱用他人物品,即使使是经过治疗后尖锐湿疣损害已不存在,也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至少在半年内还应坚持做到。若无尖锐湿疣损害,在性交时推荐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尖锐湿疣和HPV传染的机会。

(责任编辑:凌喆)

2010-11-02 16:07:00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状出现如何迅速缓解
焦虑症状出现时会给人带来不适,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接触自然、营造舒适空间等方法帮助缓解。1、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深呼吸能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感。2、转移注意力: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将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情上转移开,能让大脑从紧张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情绪得到放松。3、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能帮助身体放松,减轻肌肉紧张,进而缓解焦虑情绪。4、接触自然:如果条件允许,到户外公园、花园等地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景色。自然环境能让人感到平静和舒适,降低焦虑水平,其宁静的氛围和丰富的视觉刺激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5、营造舒适空间:待在自己觉得舒适、温馨的房间里,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使用香薰等。舒适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症状。当焦虑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忽视或压抑焦虑。平时也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方式来增强心理韧性,预防焦虑症状的频繁出现。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可服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焦虑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常伴随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逍遥丸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2、解郁安神颗粒:解郁安神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进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消化道症状。3、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大便干结、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四磨汤口服液能够调节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针对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心理调适。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肠道症状。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火锅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有哪些症状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是指焦虑情绪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症状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1、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胀痛、刺痛或隐痛等,可能会在紧张或焦虑情绪加重时发作或加剧。还会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像蚁走感、烧灼感等,仿佛有东西在皮肤上爬行或皮肤有发热感,但实际并无外部刺激。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自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有强烈的心慌感,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异常,有时会伴有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缩感,疼痛可呈放射性,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扩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波动,紧张焦虑时血压可能升高,伴有头晕、头胀等不适。3、消化系统症状:常见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和欲望,进食量明显减少,即使面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还会有恶心、呕吐感,尤其是在情绪紧张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可能会频繁出现干呕或呕吐。此外,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导致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善躯体症状。同时,尝试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样才能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
要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可从心理调节、社交互动以及药物辅助等方面着手。1、心理调节: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专注当下,缓解焦虑情绪。当感到焦虑、抑郁情绪袭来时,做几次深呼吸,用腹部呼吸,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能帮助放松身体,平静思绪。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很重要,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正面肯定,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塑自信,增强心理韧性。2、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生活点滴。社交支持能提供情感慰藉,当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与他人交流可获得不同视角和建议,缓解内心压力。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结识志同道合的人,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状态。3、药物辅助:若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药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建议患者正视焦虑、抑郁情绪,不要逃避,及时采取行动应对。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要有耐心,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诊,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进行心理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师,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能够走出困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