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在过去的20年里,艾滋病相关的研究已经取毒譬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及免疫功能的重建,但是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局限性,免疫功能重建的艰难性,药物副作用的难以忍受性,以及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的出现,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都是要面对的问题。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为艾滋病的治疗找到一条新的途径,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史

  1987年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AZT或ZDV)首先问世,开始使用单一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HIV/AIDS病人。Fischl MA等人对伴有肺孢子虫肺炎(PCP),或者不伴有PCP进展期的病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治疗8—24周的过程中,发现AZT对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率、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体重的增加也有一定的作用,CD4细胞上升明显。但是12周之后,CD4细胞回到治疗前的水平。随后又有很多相继的研究,其对象包括伴有轻度症状和没有任何症状、CD4细胞处于不同水平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AZT可以降低疾病进展,但是对于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虽然AZT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它的有效性下降。其他的核苷类药物如DDC、DDI、D4T和3TC也相继出现,它们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但是单一药物的作用不能持久,病毒载量很快反弹。于是开始了两联药物的研究。这些研究显示,两联药物比单药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临床益处。但是无论如何两联药物的应用,不能够获得强大的、稳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首先应用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加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HIV/AIDS病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它具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可在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并且可长期维持这一疗效。另外,还可以使被HIV破坏的人类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法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抗病毒治疗的局限性

  虽然HAART已经在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传染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并不能根除病毒,所以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其弊病和不足逐渐显现。

  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除了静止的记忆CD4细胞内HIV不能被清除之外,其他病毒储存库如中枢神经系统和一些未知的病毒储存库内的HIV也不能清除。虽然经过HAART治疗1—3年,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已经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但是这种细胞仍然存在,一旦停止HAART治疗,静止的CD4细胞中潜伏的HIV将重新变化,HIV病毒载量很快反弹上来,而且HIV RNA上升的速度与首次感染时相当。后来一些科学家经过更精密的实验和计算,导出单纯的HAART治疗要持续60年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HIV。这也就意味着患者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在瑞士的一组HIV研究中显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病人中,有45%的病人出现临床不良事件,27%的病人出现实验室不良事件,这些表现可能或肯定与治疗有关。然而,只有9%的临床不良事件和16%的实验室不良事件是严重的。药物相关的事件可能出现在早期(治疗的前几周或几个月),出现在早期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消化道症状,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特定药物如AZT的骨髓抑制,EFV的头痛头晕、恶梦,甚至精神障碍;非核苷类药物引起的皮疹以及肝功能异常;ABC引起的发热、全身不适以及呼吸困难;IDV引起的肾结石;ATV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等。也可能出现在晚期(6个月之后或者更长)。晚期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代谢的并发症和形态的改变,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所引起的线粒体毒性,如严重的乳酸酸中毒、肌病、心肌病、胰腺炎、末梢神经炎;蛋白酶抑制剂所引起的代谢异常,脂肪代谢障碍,出现四肢、臀部以及面部等周围皮下脂肪萎缩而中央躯干脂肪堆积,与脂肪萎缩相关的代谢特性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乳酸血症,骨密度减低,以及由于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HIV的生物学特性决定HIV是一类能够对药物产生高水平抗药往的病毒。HIV具有的逆转录酶在复制中的错配率较高,错配加上病毒的快速复制是导致HIV迅速出现抗药性的一个原因。血浆内病毒的生活周期以及产生病毒的细胞生活周期非常短,其半衰期只有2天左右,在2—4周血浆内的野生型病毒被替换,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病毒快速更新,更加上其快速的突变率是导致HIV耐药的根本原因。随着新药的研发,新的方案不断出现,但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漏服,有些药物缺乏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有些药物的耐药阂值比较低,以及开始抗病毒治疗的不规范性,容易导致耐药的产生。有资料显示,15%的HIV早期感染者和从未治疗过的患者出现了耐药。在一项横向研究中发现,44%的进行HAART的患者,对至少一类药物有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不仅对正在治疗者产生影响,而且对新的慢性感染者的未来的治疗也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

  1997年提出的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促使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免疫功能都能重建。一方面是药物抑制病毒能力的原因,不仅免疫学不成功,甚至病毒学也是失败的;另一方面,虽然病毒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CD4细胞不上升,也就是说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重建。早在1999年Sullivan AK、MontanerJ就报道了这种不一致性。Sabin的研究发现,在治疗平均23个月的患者中,22%的患者中只有病毒学的反应,而CD4细胞不上升;而9.1%的患者有CD4细胞的上升而没有病毒学的变化。在随访过程中,有48例患者发展为艾滋病,18例死亡。无论病毒载量如何,CD4细胞的不上升和疾病的进展相关。另外的研究来自Grabar,这是一个反应病毒学和免疫学不一致的最大的数据分析,涉及2 23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之后,几乎50%的患者都达到了病毒学和免疫学的效果,16%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17%只有免疫学而没有病毒学的反应,19%只有病毒学而没有免疫学的反应。当然没有任何反应者更容易进展到临床艾滋病或者死亡,而只有病毒学反应者也容易进展到艾滋病或者死亡。但是只有免疫学反应者与全部反应者相比,在疾病进展上无显著性区别。所以CD4细胞的上升是非常重要的独立的治疗成功的标志。

2010-09-14 23:37:00浏览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怎么办
化妆品过敏引起肿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1、一般治疗:立即停用导致过敏的化妆品,防止过敏原持续刺激皮肤,加重过敏症状。用清水或温和的洁面产品轻柔清洗脸部,去除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但要避免过度揉搓,以免损伤皮肤。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化妆品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如含有酒精、香料的护肤品。2、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可选择炉甘石洗剂,其有收敛、止痒作用,能缓解因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不适,减轻肿胀感。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长期使用产生副作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有效减轻过敏症状。3、物理治疗:冷敷是简单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后,轻轻敷在肿胀的脸部。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皮肤的充血和肿胀。4、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使肿胀加剧。减少食用海鲜、牛羊肉等易致敏食物,以防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建议患者若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皮肤大面积红斑、水疱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进一步治疗。对于已知对某些成分过敏的人群,在选择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避免使用含有致敏成分的产品。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与外伤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足部血管和神经病变,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脚趾发黑变硬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反映了足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脂质、蛋白质等成分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堵塞血管,使得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足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进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为脚趾发黑变硬。2、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使患者难以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磨破、烫伤等。这些损伤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3、感染与外伤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减退,容易遭受外伤而不自知。同时,高血糖状态还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足部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损伤和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此外,一些外伤如刺伤、挤压伤等也可能直接损伤足部组织,引发感染和组织坏死。针对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抗感染、清创换药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糖药物、血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如二甲双胍用于控制血糖,氨茶碱用于扩张支气管和血管,头孢克肟用于抗感染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穿过紧的鞋袜,以减少对足部的压迫和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502弄在手上变硬了怎么去除
502胶水弄在手上变硬后,可能会造成皮肤不适甚至损伤。正确处理方法是关键,主要包括避免强行剥离、使用溶剂软化、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1、避免强行剥离:502胶水变硬后,若强行剥离可能导致皮肤撕裂或损伤。胶水与皮肤接触后会形成坚固的粘合层,直接撕扯会破坏表皮组织,增加感染风险。此时应保持冷静,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剪刀或指甲刮除,以免加重皮肤损伤。2、使用溶剂软化:某些溶剂可以帮助软化502胶水,使其更容易从皮肤上剥离。常见的溶剂包括丙酮、洗甲水或酒精。使用时将适量溶剂涂抹在胶水表面,等待几分钟使其渗透并软化胶水。注意避免溶剂接触眼睛或口腔黏膜,使用后需彻底清洗双手。若皮肤敏感或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3、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温水浸泡是另一种有效的去除方法。将双手浸泡在温水中约10-15分钟,温水可以软化胶水并使其膨胀,从而更容易剥离。浸泡后,用柔软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胶水部位,逐步去除胶水残留。若胶水仍未完全去除,可重复浸泡和擦拭过程,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4、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去除胶水后,皮肤可能因化学物质或摩擦而变得干燥或敏感。此时应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并涂抹保湿霜或修复霜,如凡士林或芦荟凝胶,以促进皮肤修复。若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建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耐心,避免急躁操作。日常使用502胶水时,应佩戴手套或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直接接触皮肤的风险。若不慎接触胶水,应尽快采取上述方法处理,以减轻对皮肤的伤害。若情况严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