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艾滋病究竟可怕在哪儿?

  艾滋病毒又被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

  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我们通常所指的艾滋病分两种人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两者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单说就是机体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不马上发病,潜伏在身体内,缓慢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毁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病人简单说是指患者已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并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发烧、腹泻、消瘦、口腔黏膜感染等。

  其实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

  机体已经没有了免疫能力,所以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病原体及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任何致病毒的侵袭都会感染,有可能是肺部、皮肤等全身各个部位,就像是别人打你,你无力回击一样。

  1992年沈阳的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正是由于在非洲劳务期间在一家不正规的诊所里拔牙时,不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回国检疫时被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这两种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由于自己和别人不知情的状况下未被隔离,这些携带者散布在普通人群中,在毫无戒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而且防不胜防。

  在我国艾滋病人每人一年要花3~4万元治疗

  记者获悉:目前各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医等鸡尾酒疗法主要通过药物,一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力,另一方面降低艾滋病病毒的载量。在原来,艾滋病感染者大都依靠进口的药物治疗,每年大约花费10多万元,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使药品国产化,即使这样每人一年也得有3~4万元的开销,据调查,国内95%的感染者都支付不起这样高昂的治疗费用。

  人们在对艾滋病谈虎色变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共同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病人不是罪人,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孤立他们。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错误态度,才使得他们拒绝承认患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许多有过危险行为的人也不愿接受检查。

  普通健康人的每一个极端的表现,都深深地刺伤他们脆弱的内心和自尊,让他们独自一人承担着度日如年地煎熬。这些使他们害怕现身于公众面前,担心打破了好不容易的宁静。

  在各个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政府官员及公众人物身体力行地表达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攻克的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病人。

  目前的医疗科学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我们也不要把它想得太恐怖,产生畏惧。防治艾滋病的同时,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更是尤为重要。

  虽然每年只有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但是每一天都应该是艾滋病的防治日和关爱日,用我们的善良和乐观感动艾滋病者,不要让我们的爱只停留在这一天,让艾滋病人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艾滋病的预防

  性病患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静脉吸毒者是最容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群。

  艾滋病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一方发生感染后又传给对方的情况已不止一例。

  预防艾滋病也不要谈虎色变,在公共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乘公共交通工具、共用厕所和淋浴、游泳场馆游泳、共用办公用品、同桌餐饮、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等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却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要想预防通过性途径传染艾滋病,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一方面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注意避免怀孕和哺乳时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2-19 13:25:00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谢春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经常性口臭难闻是怎么回事
经常性口臭难闻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疾病因素如龋齿、牙周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如果存在经常性口臭难闻的情况,不要忽视,应先从改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做起。一、非疾病因素:经常食用大蒜、洋葱等气味强烈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刺激性成分会残留在口腔和消化道内,通过呼吸散发出来,导致口臭。此外,长期饮酒、吸烟也会使口腔内环境改变,产生异味。应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食物,戒烟限酒,进食后可通过刷牙、漱口或嚼口香糖等方式减轻异味。二、疾病因素:1、龋齿:牙齿表面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洞,食物残渣易嵌塞在龋洞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难闻气味,导致口臭。治疗时需去除龋坏组织,用补牙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以消除口臭根源。2、牙周炎: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袋内会有炎性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产生硫化氢等臭味物质,造成口臭。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洁治、刮治等,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必要时可能需进行牙周手术。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大量繁殖,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具有特殊的臭味,可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引起口臭。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如服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按疗程服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缓解口臭。若口臭问题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胃肠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经常感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经常感冒可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非疾病因素造成的,也可能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素有关。如果经常感冒且症状持续不减,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是经常感冒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可能是由先天免疫缺陷、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导致的。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时,个体就更容易频繁感染。2、环境因素:天气变化和环境污染也是导致经常感冒的非疾病因素。天气突变,如突然降温或湿度变化,容易使身体受凉,从而引发感冒。此外,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二、疾病因素:1、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内的缺血缺氧,使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容易形成感冒。特别是缺铁性贫血,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冒的风险。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炎症可能导致体质较差,呼吸道较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引发感冒。针对经常感冒的问题,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并注重锻炼的持续性。另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肉、鱼肉、蔬菜和水果等;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及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刘尚勤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慢粒性白血病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慢粒性白血病指的是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早期及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存在治愈可能,反之,则不能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于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该病病程发展缓慢,脾脏多肿大。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电离辐射、化学物质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等药物,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目前唯一有希望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愈率并非百分之百,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体质、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时机等。如果病情发现比较早,正处于慢性期,及时进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或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会获得痊愈。但如果发现较晚,病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则治愈难度会大大增加。针对慢性髓系白血病,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白细胞高会得白血病吗
白细胞高不一定会得白血病,多数白细胞升高由非白血病因素导致,比如感染、应激反应、非血液系统疾病等。而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升高的同时,还常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增加等情况。白细胞升高在多数情况下是由非白血病因素引起的。例如,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作出反应,调集更多的白细胞到感染部位进行防御,从而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暂时升高。这种升高是机体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与白血病无关。此外,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应激反应以及某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失血、外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这些情况下,白细胞升高通常是暂时的,且不会伴随白血病的其他特征性表现。而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并可能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升高往往伴随着其他异常,如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以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因此,在白细胞升高的病例中,白血病只是众多可能原因中的一个,且需通过进一步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诊。针对白细胞高的情况,建议不要过度恐慌,白细胞升高在多数情况下是由非白血病因素引起的。其次,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以确定白细胞升高的原因。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以确保身体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