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淋病复发治疗全攻略

  案例

  张先生是某企业销售部经理,三月份为了招待客户,曾和一位酒店的小姐有过性行为,五天后就出现了“尿急、尿痛、尿频、尿道口有黄绿色分泌物”的症状。紧张之下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淋病前列腺炎,为了能尽快治疗淋病,他配合医生尝试了多种疗法和药物,不但花钱多而且自己也承受了很大痛苦。

  一个月过去了,有所好转,但是还有尿痛和分泌物,治疗一直没敢停下。五月初病情突然加重,张先生惊慌失措的把情况告诉他同事小李,经小李介绍到医院性病门诊检查治疗。专家诊断后发现:张先生感染了淋病。药敏试验显示,当前药物基本无药可用,病变正在急性炎性期,有并发症发作的迹象。与没有规范治疗和不科学用药有直接关系。

  一、专家解读:淋病防治识于先,科学施治少一份危害

  淋病不是一种不治之症,淋病的防治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器粘膜急慢性、化脓性传染性疾病。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因无症状的带菌者增多,不规范合理的治疗,青霉素酶抗药性菌株和多种抗生素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使淋病的防治发生困难,在当前临床性病中发病率最高。

  临床上淋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有5%-20%的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易误诊、漏诊。潜伏期为1-14天,平均3天。患者发现以下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以免拖延发生病变。急性病在感染淋菌3~5天后发生。病初多侵犯前尿道,出现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脓液,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及尿液滴沥等症状;慢性淋病是经急性淋病7~8周治疗不彻底转入慢性期。

  如果治疗及时、合理,急性淋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传统治疗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都可以痊愈。但是由于治疗不及时,用药不规范,当前淋球菌对传统治疗明显耐药,使得治疗效果减弱。并发症增多,危害性增加,治疗难度增大。所以专家提醒,认识预防淋病很重要,患病后要及早科学合理的治疗。

  二、淋病治疗误区,导致病情反复、并发症多

  1、不规范合理治疗,病菌产生耐药性:在传统淋病的治疗中,不规范的治疗和抗生素的滥用(不管病情是否需要,就采用最高档的最新的抗生素)。研究约90%以上的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70%以上的对淋必治耐药,菌必治的耐药菌株也在逐年上升。使得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对器官的危害增加,病情难以治疗、缠绵发作。

  2、淋病病因病机复杂,传统治疗单一:临床表明淋病的发病不是单一因素,单一病种发病。它的发病复杂多变,而且易引起和与其它泌尿生殖疾病一同发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淋球菌容易隐藏在这些生殖器官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同时治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3、新生菌株毒性、危害性、杀灭难度增加:在临床检验分析中发现淋球菌出现很多新的菌株,这些菌株的的生理特性较以往的淋球菌有明显的不同,新出现的菌株对正常组织结构危害性增加,毒性增强,并且对抗生素的杀灭和免疫系统的吞噬作用有灵活的躲避作用,传统治疗很难彻底杀灭。

  4、缺乏专业诊疗,盲目治疗延误病机:临床中缺少专科诊疗和专科的医生,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病人反应很多医院的医生去了以后不管是否淋病,也不管治疗与否,盲目打针、吃药,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延误疾病治疗,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5、综合因素导致并发症增多,病损程度增加:诸多因素导致淋病的并发症增多,对病变器官的危害程度增加。如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女性的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最终导致不育不孕症;后尿道及前列腺的慢性炎导致膀胱颈部纤维化,引起尿不尽、尿频、尿潴留、尿道瘢痕性狭窄;导致妇科盆腔炎引起的不孕症等不可逆损害。所以,淋病对人体的生殖和健康危害严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防治。  

  温馨提示

  1、早期合理的治疗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治疗,淋病合并症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患者不及时治疗或不完全、不规则的治疗,因为许多抗生素都对淋球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的结果是症状消失,而病原体并未消除,以至于反复发作,危及生殖健康,所以,对淋病的发病一定要足量、足疗程、规则治疗。

  2、男性慢性淋病自查。患慢性淋病时淋病双球菌沿男性尿道向后侵入后尿道的球部、膜部及前列腺部,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慢性炎症,其状态也极不一致,通常多无特殊症状,仅在患者抵抗力减低时(例如腹泻、高热、酗酒或过度疲劳等),始可产生尿道炎症状。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11-23 05:52:00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