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尖锐湿疣 用药外热内冷

  不能说的秘密

  尖锐湿,众所周知被打入了性病的“黑名单”中。凡疾病与性病一连线,就让患病的人矮半截似的,“和羞而走”,遮遮掩掩,一方面对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专科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却“暗度陈仓”,在网络上、报纸上甚至电线杆上,寻求各种“偏方”“秘方”“神药”“奇药”……

  而在各类广告中,“不用手术,只需吃药就能赶跑尖锐湿疣”的口服药广告尤为惹眼。例如,“无忧胶囊----尖锐湿疣唯一只需要口服的产品”。

  又据新闻报道,某媒体记者假扮病人到某诊所就医,被该诊所医生“诊断”为尖锐湿疣。医生极力向其推荐一种口服药----强力消疣排毒丹,声称吃完就会好。一算药费,记者吓一跳----1700元!

  且不管这些所谓一吃就好的“秘方”真假与否,却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尖锐湿疣治疗方面的一个误区:希望吃药搞定。

  事实上,尖锐湿疣的治疗,首先应该是去除疣体,口服用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全身用药。为何遇冷

  在我国2000年制订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全身药物治疗。口服用药就是全身用药的一类。

  何谓全身用药?

  皮肤科的全身用药,指的是药物通过口服、静脉、肌肉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再到达皮损而起治疗作用。

  为什么尖锐湿疣的全身用药治疗遭到如此冷遇?

  这要从尖锐湿疣的发病谈起。这里要登场的一位“客人”,就是导致尖锐湿疣发病的元凶----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大名鼎鼎,女性的好发癌症----宫颈癌,就与它密切相关。

  HPV迄今已发现100多种。导致尖锐湿疣的,常见的是6、11、16、18这几种。

  但正如宫颈癌治疗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一样,尖锐湿疣也甚少全身用药。

  这是因为,对付HPV,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常使用的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干扰素、白介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等。但这些药物属于免疫调节剂的范畴,其对尖锐湿疣的疗效究竟如何尚有争论。同时,由于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被人诟病。因此,在临床上,这些药物只能作为辅助的治疗方法,而不能充当治疗的“主角”。

  至于一般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金刚烷胺等等,由于对HPV没有针对性,对尖锐湿疣并无疗效。

  因此,在尖锐湿疣的冰冷面具下,全身用药治疗难免遭遇“滑铁卢”。

  相对于全身用药遇冷,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局部用药、物理治疗等等,在正规专科医生那里受到推崇。

  局部用药。切忌乱涂

  目前推荐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法,首先是局部治疗。但正因为尖锐湿疣是大多数病人“不能说的秘密”,所以,在局部用药上,医生很担忧的一个问题是:病人常常自行买药乱涂,从而酿出各种祸端一

  据报道,一名患有尖锐湿疣的病人因羞于去正规医院就诊,于是自己买了瓶双水,在未经稀释的情况下,直接涂抹于外生殖器,结果导致外生殖器化学性灼伤!

  更有甚者,自行用一些腐蚀性药物涂抹,导致外生殖器腐烂!

  种种骇人听闻的报道,凸显的是病人对尖锐湿疣的求医心切与盲目治疗。不错。在标准的尖锐湿疣治疗指南中,局部用药是属于优先的位置。但是,哪些外用药能用,该怎么用,却不是每个病人都清楚了解的。

  目前,正规的常用外用药物包括:鬼臼毒素、足叶草酯、三氯醋酸、5-氟尿嘧啶等。

  鬼臼毒素也就是足叶草毒素酊,适宜浓度为O.5%,每天2次,连用3天后停药4天,此为1个疗程。一般可用1-3个疗程。

  足叶草酯要用10%.25%的足叶草酯酊,每周用一次就行,涂药后24小时要记得洗去药液。须注意以上两种药物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三氯醋酸用50%的溶液,这种药腐蚀性较大,涂药时要注意保护好正常皮肤。

  5-氟尿嘧啶是软膏制剂,每天涂1次,涂药6次没有治愈的,要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特殊部位.如何治疗

  以上这些外用药物,适用于疣体不大(单个疣体直径小于0.5厘米,疣体团块直径小于1厘米,疣体数目少于15个)的情况。

  假如疣体的数目或大小超过这个标准,医生会建议病人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电烧灼等等。

  有些病人会有这样的尴尬:不仅仅是患上尖锐湿疣这种“羞于启齿”的病,而且疣体还生长在一些特殊部位,如尿道内、肛管内等地方。这种情况下,外用药“管不到”那些地方,口服药又不管用,怎么办?

  这就得借助特殊的医疗器械,如尿道镜、肛窥器等进行手术治疗了。

  近来,一种新型的光动力治疗方法逐渐风靡。病人先需接受3~6小时的药物(如5-氨基酮戊酸)皮损外敷,然后通过灯泡或光纤接受一定能量的特殊波长的激光照射,达到清除疣体的目的,而且能降低复发率。与外用药治疗一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疣体较小的病人。 .

  除了这种特殊部位的尖锐湿疣,有些疣体很大的,亦很让人头痛。对于这种情况,先在局部皮损内注射干扰素是一种方法。待疣体缩小后,可进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巨大的或单发的疣体,则可手术切除。

  总之,治疗尖锐湿疣,千万别被所谓的“秘方”“神药”等广告误导。更不能随意自行用药,一定要按正规程序治疗。至于干扰素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担任“配角”。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09-10-16 05:56:00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一天不拉大便怎么回事
 新生儿一天不拉大便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功能性便秘或胃肠功能紊乱等所致。1、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新生儿摄入较少,未形成足够的粪团,所以出现不拉大便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现象,无须进行特殊处理,不必过度担心。2、功能性便秘如果长期饮食不足,食量太少,肠道余渣太少,不足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也可能会导致功能性便秘。而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成分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粪便中不能溶解的钙皂含量过多,也可能会引起功能性便秘。可对新生儿腹部进行按摩,主要是用掌心部位顺时针按揉新生儿腹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也可遵医嘱适当的服用益生菌,例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缓解症状。3、胃肠功能紊乱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与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含量较低,胃肠功能容易出现异常变化,由于环境及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可能表现为便秘。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不适症状,还需要根据医嘱定期补充益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除以上常见因素外,也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巨结节等引起的,建议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胀肚子有什么表现
胀肚子是指腹胀。新生儿腹胀的表现主要有哭闹、腹部鼓胀、排便异常、睡眠不安稳、发热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1、哭闹新生儿出现腹胀可能是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的,通常会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而且还会伴有腹胀的症状,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家长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新生儿腹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2、腹部鼓胀如果新生儿出现腹胀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内的气体增多,从而出现腹部鼓胀的情况,而且腹部还可能会出现发硬的现象。家长可以使用手掌对新生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能够促进胃肠道内气体排出,有利于症状的改善。3、排便异常如果新生儿腹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出现排便异常的情况,比如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症状的改善。4、睡眠不安稳如果新生儿出现腹胀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从而出现睡眠不安稳的现象。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醒脾养儿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5、发热如果新生儿腹胀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一般为低热。家长可以用温毛巾擦拭新生儿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家长需要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平时要注意合理喂养新生儿,也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出生呕吐是什么现象
新生儿出生呕吐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先天性幽门梗阻等疾病引起的。1、正常现象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较小,胃肠蠕动功能不完善,如果吃奶过急或者吃奶时过快,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呕吐的症状。建议家长采取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以免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症状。2、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如果一次性吃过多奶,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呕吐的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按摩腹部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3、急性胃肠炎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从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服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还要注意新生儿饮食卫生,避免新生儿病情加重。4、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如果新生儿在出生时吞咽过多的羊水,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从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5、先天性幽门梗阻先天性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而引起的疾病。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频繁呕吐、脱水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通过胃镜下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呕吐的情况,建议母亲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肥肉、冰淇淋等,以免通过母乳影响新生儿,导致其出现呕吐的症状。如果是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建议选择合适的奶嘴,并按照合适的比例冲泡奶粉,喂养后注意加强护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