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抗生素是如何生效的?

  1. 有的抗生素是干扰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因缺乏完整的细胞壁,抵挡不了水份的侵入,发生膨胀、破裂而死亡。

  2. 有的抗生素是使细菌的细胞膜发生损伤,细菌因内部物质流失而死亡。

  3. 有的抗生素能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的繁殖终止。

  4. 有的抗生素是通过改变细菌内部的代谢,影响它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使细菌(还有肿瘤细胞)不能重新复制新的细胞物质而死亡。

  抗生素种类多,可按它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也可按抗菌的范围(抗菌谱)分类;此外,还可将它们分为繁殖期杀菌抗生素、静止期杀菌抗生素、快速制菌抗生素和慢效制菌抗生素等。

  在目前治疗实践中,通常是采用将抗生素按抗菌的范围分类,即将种类繁多的抗菌素区分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生素、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此外,将某些专一抑制或杀灭霉菌的抗生素,列为抗真菌类抗生素。

(实习编辑:陈静梅)

2008-01-05 00:01:0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浅表皮肤感染的外用抗生素有哪些
治疗浅表皮肤感染的外用抗生素有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1、红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成分是红霉素,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小面积烧伤和溃疡面的感染。如果患者存在浅表皮肤感染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2、莫匹罗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属于一种局部外用抗生素,主要成分是莫匹罗星,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等其他皮肤感染。如果患者存在浅表皮肤感染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治疗的目的。3、夫西地酸乳膏夫西地酸乳膏是一种皮肤外用抗生素,主要成分是夫西地酸,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比如毛囊炎、疖肿、甲沟炎等。如果患者存在浅表皮肤感染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治疗的目的。4、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是由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等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预防皮肤割伤、擦伤、烧烫伤等浅表性创面的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进行治疗,从而缓解不适症状。5、克林霉素凝胶克林霉素凝胶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成分是克林霉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寻常痤疮、毛囊炎等疾病。如果患者存在浅表皮肤感染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林霉素凝胶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切勿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抗生素为什么一定要吃够疗程
通常情况下,建议患者服用抗生素时一定要吃够疗程,因为如果服用抗生素疗程不够,会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剂量与疗程都要适当,才能起到杀灭致病菌、控制感染的目的,比如剂量要足、疗程要够、针对性要强。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注意每次都要服够疗程和剂量,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患者症状减轻时,细菌感染的确是减轻了,但此时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因为盲目减少抗生素后,不但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小剂量的药物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中途停药同样会使细菌消灭不完全,导致细菌再次感染,病情反复发作。如果自行缩短疗程,细菌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但会变成抵抗力更强的菌株,老人、妇女、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该酌情减少剂量。不同类型感染抗生素疗程不同,应遵医嘱依据感染情况、菌群的复杂程度、以及自身状况调整疗程和剂量,切勿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造成耐药性等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若有不适,请及时就诊,药物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