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贴膏药要小心

  膏药是常见的外用药,是祖国医药五大药物剂型之一。

  对于膏药人们并不陌生,绝大多数人认为贴膏药只是小事一桩,殊不知其中的学问可不少。由于膏药的种类繁多,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千万不能随意贴。

  选购要对症

  随着科技的发展,膏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以前外贴膏药多应用于皮肤科和外科,而现在它对某些内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但是,膏药不可随意“通用”,在选购和使用膏药前一定要根据适应症来选择,应该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使用5注意

  1.绝不能内服:多数膏药含有铅化合物等有毒药物,故绝不能内服,否则会引起中毒甚至生命危险。

  2.贴膏药前的准备工作:贴膏药之前,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先用温水、热毛巾或生姜片洗净,擦干后再贴膏药;红肿痛部位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膏药。在贴黑膏药时,要先将膏药加热软化。一般将膏药放在微火(蜡烛、酒精灯等)上烘烤,或将其漂浮在开水上面使其软化。软化后待膏药温度适宜(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冷不易贴敷),再贴敷于患处。注意膏药不能在煤炉上烘烤,因为煤燃烧时产生的CO、SO2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然后经皮肤吸入人体,危害健康。在气温较低时,橡皮膏不易粘贴住,可以将药膏贴好后用热水袋敷,以便粘牢。

  ①按形态分类:

  类型定义 产品

  软膏剂 将药物与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 外用剂型 糊剂、乳膏、凝胶膏等

  硬膏剂 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粘性基质中,涂布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外用剂型 黑膏药、白膏药、橡胶硬膏、贴膏、巴布剂等

  ②按用途与适应症分类(常用的4种):

  类型适应症

  追风膏 治疗因受风寒、气滞血淤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等

  拔毒膏 拔毒消肿,去腐生肌,适用于痈疽初起、疖疮等症

  救心膏 缓解或预防心绞痛症状,贴于心前区,一般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伤湿止痛膏 用于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

  3.注意正确的敷贴部位:膏药的敷贴部位可分为经穴、患处和解剖部位三种。偏头痛可贴太阳穴,这便属于按经穴部位敷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属于按患处敷贴,即患在何处贴何处;慢性气管炎贴支气管区、胃痛贴胃区等属于按解剖部位敷贴。另外,有些膏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的小儿暖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

  4.按时更换,保证药物治疗效果。

  5.膏药的过敏反应:有些人贴膏药后,患部会发生瘙痒,这时可在膏药外轻轻按摩,若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患部因贴膏药引起水疱,发生溃烂,则应将膏药取下,用雷弗奴尔消毒患处,并用纱布包扎。如果用膏药后发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瘙痒剧烈等现象,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此外,当膏药涂抹鼻、耳24小时后,若粘膜出现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不适感,应立即擦洗干净。

  应用有禁忌

  膏药虽为外用药,但是同样具有禁忌症:①如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将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贴于患处。这类膏药虽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但伤后即贴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②孕妇禁用含有麝香、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等药物的活血化淤膏药,如追风膏等。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更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③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应特别提醒的是,一定不能以病试药。有些患者认为膏药不是内服药,可以随便用,于是对一些常见的皮肤病、疼痛、炎症、出血等,自己找所谓的良方、验方膏药来使用,结果不但久治不愈,还错失治疗良机,使病情恶化。

  小编建议:软膏可将其置于棕色广口玻璃瓶或瓷罐(瓶或罐用前要洗干净,最好用蒸汽消毒后再使用)内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实习编辑:陈静梅)

2007-12-23 02:48:00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黄体功能不全月经11天怎么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症状,月经11天可能也是该疾病造成的,可通过补充孕激素、促排卵治疗、中药调理等方法治疗。1、补充孕激素:患者可以遵医嘱在月经周期的后半周期补充孕激素,如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能使子宫内膜进入完全的分泌期,防止因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从而调整经期。黄体酮胶囊也可补充体内孕激素,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状态,改善月经紊乱情况。2、促排卵治疗:对于因排卵异常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情况,可按医嘱采用促排卵治疗。常用药物有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等。枸橼酸氯米芬能与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诱发排卵,改善黄体功能。来曲唑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减少雌激素生成,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而改善黄体功能。促排卵治疗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3、中药调理:中医认为黄体功能不全多与肾虚等因素有关,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药,能发挥补肾活血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黄体功能。但中药需要在中医师辩证论治后,根据个体情况开方用药,通常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观察月经周期和身体状况的变化。日常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慢跑、游泳等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体检监测内分泌情况,若月经周期或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吃了21天,多久来月经
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21天后,一般在停药后2-7天内会来月经,但个体差异、身体基础状况等因素可能影响月经来潮时间。如果停药后长时间未来月经,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hCG检测、妇科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是一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通常情况下,按周期服用21天后停药,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子宫内膜因失去外源性激素支持而出现撤退性出血,类似月经来潮。多数人在停药2-7天内,子宫内膜会完成撤退性出血过程,月经随之而来。这是因为药物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模拟了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停药后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内膜无法维持原有状态,从而引发出血。然而,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月经来潮时间。如果本身存在内分泌紊乱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内激素失衡情况较为复杂,即便按规律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激素调节过程也可能受到干扰,导致月经来潮时间延迟或不规律。对于此类情况,除了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周期外,还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共同调节月经周期。另外,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干扰月经周期,此时可通过心理疏导、适量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若因过度节食所致,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如果存在子宫或卵巢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粘连、卵巢囊肿等,也会影响月经。对于子宫内膜粘连,可能需遵医嘱在宫腔镜下进行粘连分离术;卵巢囊肿若较大或症状明显,可能需卵巢囊肿剔除术。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服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避孕药可以连续吃21天吗
避孕药是否可以连续吃21天取决于避孕药的类型和服用者的个体差异。对于短效避孕药而言,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可以连续服用21天;而对于长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则不宜连续服用21天。避孕药主要分为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三大类。对于短效避孕药而言,其正常的用法通常是连续服用21至28天,以抑制排卵、改善子宫内膜环境,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因此,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短效避孕药可以连续吃21天,且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对于长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其服用方法和周期与短效避孕药截然不同。长效避孕药一般一个月只需服用一次,而紧急避孕药则主要用于无保护性生活后的补救,其服用时间通常在事后72小时内,且一年内服用次数不宜过多。这两类药物若连续服用21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引起月经失调、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女性在服用短效避孕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然而,也有部分女性可能对避孕药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敏感,连续服用21天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避孕药前,建议女性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是否适合服用避孕药,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药类型和剂量。在服用避孕药时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