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性传播疾病与一夜情

  时下,“一夜情”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更有人把它当成无法抗拒的红玫瑰。一夜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泛滥为性传播疾病(STD)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据有关资料,建国前我国约有近1000万人染有不同种类的性病;解放后经过16年的奋斗,我国政府于1964年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基本消灭了性病”。但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性病死灰复燃,且逐年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性病发病在传染病中居第3位,在一些严重地区甚至排在第1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达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就有8万,在某些地区已经发生了流行。

  性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性行为传播、间接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职业性传播等,其中性行为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目前我国性病泛滥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可以总结为:①性观念特别是性行为态度的改变,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下降;婚前、婚外性行为人数比例升高;性伴侣数目多且更换频繁与同性恋等。②节育措施的改变,用口服避孕药、避孕药膜或上环,而不用避孕套与阴道隔膜,丧失了对感染的防护作用。③国际间人口流动增加。④城市化过程中男子为寻找工作而离开家乡,使道德风尚发生改变。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色情业在传播性病上起着重要的作用。⑥有的性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以及用药后没有明显疗效的性病越来越多。⑦其他,如隐私心理造成不愿就医,怕同事、配偶知道,或怕到正规医院引起麻烦等。

  现在传媒中所说的“一夜情”是个泊来词,和它有关的几个英文单词可分别译作一夜风流、邂逅性交、随意性交等。它强调的是随意性、一次性、互不干扰及不负责性,通常发生在不熟悉的人之间。中国还没有权威的机构对一夜情的情况做过统计调查,但我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有一份调查,内容是“都市夜未央,看上去很不错的她(他)……你会发生一夜情吗?”在调查中,有近15万人参与投票,70%的人认为会,其中男士占57%,女士占13%。

  一夜情是人的价值观、贞操观和社会变迁所导致的。从心理上而言,男性发生一夜情常常是为了性而性,女性则可能缘于以下几种原因:①感情受挫或对爱情失望而故意放纵自己。她们利用极端的感觉来释放心头的忧郁,过后又会痛恨自已的放纵,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以致频繁发生一夜情。②一时的愤怒,想用一夜情来平息怒气或是引起他人的注意,结果常常是追悔莫及。③孤独的心想得到抚慰,是很多单身女性一夜情的原因。这类人一般观念开放,充满对浪漫情怀的渴求。④随着观念的开放,很多女性对自己的欲望更加直接的表达,一夜情就是赤裸裸的性需求。⑤对性的好奇,由于网络等各种传媒充斥着大量的与性相关的内容,对缺乏性知识的人造成极大的诱惑,加上有人心存不良,使一些年轻女性追求刺激和好玩,成为一夜情的牺牲品。⑥其他,亦有性服务人员借一夜情行不法之事等。

  一夜情的后果严重,首先是人们几乎对所有的性病普遍容易感染,既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又不能持久。由于一夜情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的特点,加之为了追求快感,男女双方一般很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避孕套、局部清洁等;更由于彼此对对方既往的性经历和健康状况几乎一无所知,使得感染性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由于偷情行为经常是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下进行,双方往往缺乏必要的“前戏”铺垫,动作粗暴,难免会引发炎症及生殖道的创伤,如男性的阴茎挫伤、嵌顿、淤血水肿等:女性则容易发生阴道痉挛、局部擦伤、阴道撕裂、大出血等。如果防护不当,还有受孕的风险。此外,双方都有着怕被人撞破隐私的紧张心态,很容易诱发性功能障碍,多个性伴侣,还会使性感受度下降。再者,一夜情这种不可能坦然进行的性关系,在彼此心理上多少会留下如同偷窃者一样的烙印。激情过后,除了担心可能怀孕、患病、被他人知晓外,如何面对现在或未来的伴侣,总归是潜藏心头的一块巨石。这种无形的心理负荷终究是一片阴霾,甚至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以此设局要挟……

  人类的性欲除了有着与动物相同的生物生理基础外,还具有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化的性关系,才是真实的、属于人的性关系。一夜情是人们对自己欲望的一种宣泄,它把原来人们讳莫如深的“性”扯下了隐秘的“神坛”,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传统教化弃之如敝履;一切都跟着感觉走,一切都服从于自己的快感,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夜情把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性关系,变成赤裸裸的肉体感官快乐;把人的性行为,还原成动物的性本能,不能不说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从社会后果来看,屡发性的多性伴行为常常演化为卖淫嫖娼行为,但与卖淫嫖娼不同,一夜情是法律的盲点。在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禁止一夜情,更没有对其进行惩罚的措施。一夜情归根结底是一种不正当的性关系,它的多发性、无防护性、隐蔽性以及对现代人性观念的反作用等,都为性病的泛滥创造了条件。因此应洁身自爱,与社会的丑恶现象作斗争,加强性观念、性态度、性道德、性审美、性法制方面的教育,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实习编辑:范立明)

2007-11-11 01:39:00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怎么回事,怎么办
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过大、药物刺激、胃酸分泌过多等原因所引起的。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导致慢性胃炎,引起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清淡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胃动力不足的情况。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性病变,从而引起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3、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听舒缓的音乐,缓解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4、药物刺激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胃动力不足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枸橼酸莫沙必利等药物促进胃动力,改善胃动力不足的情况。5、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是指胃液中的酸性物质分泌过多,可能与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反酸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唐保东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糜烂性胃炎与胃溃疡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慢性糜烂性胃炎与胃溃疡的区别在于确诊条件不同、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时间不同等。1、确诊条件不同一般慢性糜烂性胃炎仅限于黏膜层和黏膜底层,而胃溃疡产生时,胃黏膜损害程度较深,是由病症进行性加剧引起的。2、病因不同慢性糜烂性胃炎多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酗酒、胆汁反流等原因导致的。而胃溃疡多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的。3、症状不同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而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症状。4、治疗方式不同建议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而胃溃疡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比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法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口服混悬液等。5、治疗时间不同胃溃疡治疗需要4周左右,而糜烂性胃炎治疗一般只需要2-4周。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哪个严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无法比较哪个更严重,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的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都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发生在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慢性胃部疾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以及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中上腹钝痛、饱胀感、烧心、反酸、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出现恶变,甚至发展为胃癌。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替普瑞酮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内镜手术切除局部病灶进行改善。2、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分泌过多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餐后腹痛、消化不良、呕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幽门梗阻,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由此可见,这两种疾病都无法比较严重性,不及时治疗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建议大家在确诊疾病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的发展。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中成药
对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常用的有胃苏颗粒、摩罗丹、康复新液、虚寒胃痛颗粒等,建议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一、慢性胃炎: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的紫苏梗、香附等能疏肝理气,陈皮、枳壳可调理中焦气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因气机不畅导致的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改善胃部的胀满不适,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摩罗丹:其是由百合、茯苓、玄参等多味中药组成,能滋养胃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定痛。针对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胃黏膜出现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摩罗丹可通过其综合药效,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缓解胃部隐痛、烧心、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促进胃部功能恢复。二、十二指肠溃疡:康复新液:这是一种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其能在受损的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同时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溃疡引发的疼痛,尤其是空腹疼痛,提高溃疡的治愈率。虚寒胃痛颗粒: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剧,喜温喜按,进食后缓解,同时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全身症状。虚寒胃痛颗粒中的党参、黄芪、白芍等药物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从根本上调理脾胃虚寒的体质,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若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除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外,日常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等,以免刺激胃黏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部病变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胃溃疡吃什么食物养胃
通常情况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养胃,如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粥、面条、牛奶等,这些食物比较养胃,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起到养胃的作用。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食用上述食物,避免因食用过多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1、小米粥 小米粥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而且比较容易消化,不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2、山药粥 山药粥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山药多糖等营养成分,患者食用后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可以辅助起到养胃的作用。 3、南瓜粥 南瓜粥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4、面条 面条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与吸收,具有养胃的功效。 5、牛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患者适当饮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不能代替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胃溃疡吃什么中成药
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可以吃胃康灵胶囊、温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三九胃泰颗粒、胃炎宁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胃康灵胶囊胃康灵胶囊主要由白芍、白及、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上述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温胃舒胶囊温胃舒胶囊主要是由党参、附子、砂仁、陈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脘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等症状。能够缓解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上述症状3、养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主要是由黄精、玄参、乌梅、山楂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隐隐作痛、口干口苦等症状。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养胃舒胶囊进行治疗。4、三九胃泰颗粒三九胃泰颗粒主要是由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等。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三九胃泰颗粒进行治疗。5、胃炎宁颗粒胃炎宁颗粒主要是由于九龙藤、两面针、黄芩等药物组成,具有柔肝和胃、缓急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泛酸等症状。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炎宁颗粒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