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药治疗类丹毒

  类丹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系由猪丹毒杆菌经皮肤伤口侵入皮内,引起如丹毒样皮肤损害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有外伤史,皮损好发于手指部,病变初起为红斑,之后逐渐扩大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片,中央稍高起,不化脓,也不破溃,偶有水泡。自觉胀痛,灼热,刺痒,麻木。合并感染时,少数皮损可向周围蔓延,呈泛发分布,极少数人伴有发热、关节痛且屈伸不利等表现。其发病对象主要见于从事家务劳动者、屠宰业及水产品加工业工作者,尤以女性多见。

  类丹毒隶属于“伤水疮”范畴。清·陈士铎《洞天奥旨》中就有“伤水疮者,因误被竹木签破皮肤,又生水洗之,溃而疼痛,或鱼刺诸骨破伤,久而不愈”的记载。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肌肤破损,致邪毒郁滞皮肤经络而成。在治疗上,除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外,采用中药局部熏洗加外敷疗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药熏洗:

  组方:野菊花3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赤芍10克,粉丹皮10克,蝉衣5克,嫩桑叶15克,透骨草15克。以上诸药每日1剂,兑水浓煎,待稍凉后浸泡患指20-30分钟,于敷药前1小时进行。

  中药外敷:

  组方:外敷药益黄膏由益母草与金黄散按1:1配制而成。调制及使用方法:将洗净晒干之益母草加工成细末,用文火浸煮3小时以上,待其冷却后备用。使用时将益母草煎汁与金黄散混合搅拌成膏状,加入冰片少许即成。患指常规消毒后,敷贴益黄膏于患指上,用清洁纱布包扎,每日1-2次。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再洗涤鱼、虾、鸡、鸭、鹅等食品,以防腥气污秽之水浸入伤口,导致复发。

2007-08-19 23:54:00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