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65岁的陈阿姨家住广西南宁市,57岁就已经绝经,可就在一年前,月经又“回来”了。
身边的朋友都笑她“第二春”来了,陈阿姨也没当回事。
一周前,身边朋友提醒她说:停经后再来月经,可能是子宫里长了东西。陈阿姨一听,赶紧到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先是让她抽血查了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均超出正常值。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给她做了B超检查,发现宫腔内有赘生物,而且侵犯了肌层,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中分化的子宫内膜腺癌。
祸不单行,医生还告诉陈阿姨,她还患有子宫肌瘤、盆腔积液等多种妇科常见病,情况并不乐观。
陈阿姨当即表示,可以接受手术。但医生并不建议手术,“考虑到你患有多种原发病,手术的风险比较大,建议先采取化疗缩小病灶、待病情平稳后,再视情况手术。”
做了三期化疗后,陈阿姨只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肿瘤也出现明显缩小。医生表示很欣慰。
本文指导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祝洪澜
医生提醒:女人40岁后应提防子宫内膜癌
女人一到40岁,即使再懂得外在保养,但身体还是无法避免的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这时候许多疾病就“趁机而入”,子宫内膜癌就是其中一种。
子宫内膜癌它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超过90% ~95%的子宫内膜癌都发生在40岁以上。因此,女性从40岁后,妇科检查万万不可省。除了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以下人群也属于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体检:
(1)有高危病史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肿瘤家族史、单激素治疗史、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
(2)年龄在45岁以上的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女性,或延迟绝经的女性。
(3)部分未排卵,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源于体内激素的“不平衡”
引起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查明,通过目前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与女性的雌孕激素有关。雌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增生,而孕激素则能对抗雌激素,令内膜定期脱落。
医生指出,正常情况下,女性雌孕激素两者相互制衡,保持平衡状态。若一方被“打破“,细胞增生无法得到控制,就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可以说,过高且无孕激素的对抗的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元凶。
那么,哪些因素会“打破“两种激素制衡的局面呢?
首先就是肥胖,瑞典一项大型研究中发现,体重(BMI)每增加一个单位,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增加9%。BMI值若超过34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至5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月经和生殖因素。
无排卵、不孕、晚绝经等都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升高,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刺激下,患癌风险也随之增加。
“老来红”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癌症前兆
与其他肿瘤相似,子宫内膜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有明显症状,多表现为:
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发在女性绝经期后像是“又来”月经。其出血量从少量至中量不等,不少年轻或围绝经期女性多会误认为人是月经不调而忽视。绝经后女性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让人误以为是“返老还童”。
阴道分泌异常:部分患者在早期阴道会排出少量白色分泌物、少量粉色、淡血色的白带;到了晚期,阴道分泌物常伴有气味。
下腹阵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下腹疼痛。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甚至危及膀胱、肠管或盆壁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
记住五步,远离子宫内膜癌
专家表示,女性想要远离子宫疾病,日常生活一定要牢记五点:
1、生活作息要规律。戒烟、戒酒,保持平衡膳食,多吃蔬菜、多吃黄豆,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悦。
2、月经不调的女性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节月经周期。
3、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节激素水平,科学使用孕激素拮抗雌激素的过分作用。
4、定期检查不能少,建议30岁+女性每年都应做妇科体检。
5、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女性应该学会预防其发生,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不要犹豫,越早诊治治愈程度越高。
参考资料:
[1] 王华英;《子宫内膜癌的防与治 》.《抗癌》[J]. - 2017
[2] 《【专家讲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防》.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01-10
[3] 陶金双;杨保军;《记住这五步,远离子宫内膜癌》. 医药食疗保健[J].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本部)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宜昌市点军区点军乡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街30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朔州市府东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邯郸市劳动路49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南充市顺庆区大南街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