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女性 > 女性话题

上班族女性如何预防五月病

举报/反馈
2014-05-12 00:31:13新华网

  别给偷懒找借口,微博上热传的“五月病”其实和“五月份”没啥关系。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网友近期吐槽的内容里总爱把自己的近况和“五月病”这个名词挂钩,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没精神,统统都是“五月病”的错。实际上,“五月病”这个词来自日本,真正的来源和新生入学有关。南京脑科医院专家提醒,不要光顾着跟风吐槽“五月病”,趁着季节交替之时多增加锻炼的机会,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才是正道。

  进入五月份,不少人出现情绪低落

  “进入五月份,快被各种事情给烦死了。”完成了论文答辩,南京某高校大四男生黄卫长叹一口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抽检,但本科生的却得全部“过堂”。每天被老师催着修改论文,实习单位的工作也半点马虎不得。大清早就得从大学城往新街口赶,早出晚归,黄卫把作息时间塞得不留缝隙。“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一两点,实在扛不住了就趴一会儿,但稍稍一动就眼冒金星。”黄卫发现,自从进入五月“论文季”开始,自己的脾气就差了很多,而且常常焦虑烦躁、情绪低迷。“微博上都在说‘五月病’,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五月论文季的原因吧。”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毕业季的学生,因为工作压力大而“中招”的白领也不少。“五月份似乎特别惨,事情特多不说,还特别容易分神。昨天穿着高跟鞋去露天做活动,走路时心不在焉还摔了一跤,把膝盖都摔破了。”

  “五月病”泛滥,就连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大黄鸭也不幸“中招”,14日晚,在维多利亚港湾漂流了12天的大黄鸭疑似漏气,长卧不起,眼看着消失在水上,引发网友纷纷围观调侃:就连大黄鸭都得了“五月病”,到底应该怎么治?

  微博上“五月病”成了专有名词

  在微博上,“五月病”还获得了专有的名词解释,“五月病,又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此时节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塞心,不但抵触上学上班,还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好多事要忙,却又什么都不想做;情绪低落,总提不起精神。”不少网友便将此奉为“症状”条款,逐一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竟然“中枪”了绝大部分。网友“@Junnie”说:“我月月都有这个病行吗!”“@靖的漫步”则“呼救”:“最近兴趣索然,极度疲劳。看来是得病了。可有解救之法?”

  更有甚者如网友“齐泱”,“不好意思我同时患有一月病到十二月病……我想我大概是病入膏肓,没救了吧……”言语之中极尽调侃。“琥珀明胶”还硬生生刷微博刷出“蒙古大夫”的级别,给自己开“方子”:“看了五月病那条微博,我确信我得了五月病,就是不知道,最后结果是痊愈还是病重,就目前看,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

  “五月病”来自日本,和“五月份”没关系

  “五月病”到底是不是病?昨天,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也对这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开帖进行了讨论。原来,“五月病”这一词汇来自日本,在日本,学校的毕业和新学年的开始都在春天,四五月份一般是学生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经历,或者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开始一段新的工作经历的时间。不少日本人在此时节意志消沉、慵懒倦怠、抵触上学上班,这种病症被日本医学界称为“五月病”。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而日本所谓的“五月病”和网友所谓的“春困提不起精神”是完全两码事儿。

  所以,“五月病”的成因并不是月份,而是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随着网友“冬羊夏喵”的一声感慨,不少跟风“五月病”的网友才发现,放到中国的话,不应该是“五月病”,而是“九月病”才对。“五月这么好,阳光照在绿叶上,树木也繁茂,花朵都盛开,夏天才来到。你们干!吗!得!病!”同时加注标签,“#五月病什么的多矫情# ”

  专家建议:季节交替时要多锻炼 排解负面情绪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告诉记者,网友们说的“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专业上没有这样的提法,但这就类似于“季节性抑郁”。其实在临床上也发现,每到这个季节,就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五月份处于春夏交替的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可能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出现情绪波动也比较正常。”李箕君主任说。另外,一年快接近一半了,对于一些行业来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容易出现倦怠;一年的任务完成不了,老板可能还要增加工作量,可能会让人更加焦虑。而大家都知道的“春困秋乏”,其实“春困”也是人在春天生理上的一种自我调节。

  另外,到了五月,也到了高考前和大学生就业前的焦虑期,所以“五月病”学生一族“中招”的也比较多,在网上,不少网友感觉到“中枪”,“看到一些症状,会自然而然地对号入座了”,李箕君主任说,其实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如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季节性情绪波动,不必太过在意。

  人到春天尤其要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的时间和进度,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一点户外活动。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好天气出去走走,散散步、爬爬山、骑骑车……感受春天大自然带来的生机,会令你感觉生活也随之明媚起来。此外,运动过后,大汗淋漓,不良情绪就被排解了。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