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 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2.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 中。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治风寒湿邪阻滞、身体疼痛、举动困难、不能自由转侧。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江苏中医》:「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应用方面: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麻黄可增强发汗作用;配生姜有两个作用:一是协同辛散外邪,一是温散胃中寒饮;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一是温化上焦水饮,一是温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时,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复心阳时,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草,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必须以甘草为主;配人参,一是补虚解表,一是补益气虚;配黄耆补虚;配附子,一是温阳解表,一是温经散寒,一是温补肾阳;配白朮化湿;配茯苓治水气内停;配龙骨、牡蛎,养心阳、安心神;配地黄,用于阴阳两虚;配当归,主治血虚寒滞;配防己温行水气;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黄连,取其寒热相并,以治寒热错杂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热;配大黄,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温下太阴寒实,一是攻瘀泻热。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凤城市瑗阳镇潘家村
二级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镇公所胡同3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凤台县凤阜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曙光路6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铁西区应昌街66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87号(省政府北门斜对面,革命公园以西200米);旁边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