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传染性疾病

中医对细菌性痢疾的认识

举报/反馈
2007-08-24 09:59:0039健康网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为高。基本病理改变为结肠的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临床以发热、腹痛、粘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病菌随随大便排出,通过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及用具传播,而经口感染。本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热、畏寒、恶心、呕吐,脓血便,数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一日大便3—5次,呈糊状或水样,混有少许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数日自愈;重者可有粘液脓血便,四肢发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突然高热,惊厥,面色表青灰,四肢跃冷,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等大,早期腹泻不严重,大便亦可不出现粘液脓血侄。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仍有腹部隐痛,腹泻、便秘交替,大便间歇出现粘液、脓血,左下腹可们及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预防本病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者宜进食清淡之食,禁食荤腥油腻之物。

  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肠僻”、“滞下”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及内伤饮食,湿热邪毒积滞肠道与肠内正气相搏,肠道脉络受损,气滞血瘀,邪毒内郁,气机壅滞,肠失传导而致,继可邪入心包扰神明及风火相煽引动肝风。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 湿热痢:证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便次增多,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对细菌性痢疾的认识

  2.疫毒痢:证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胀满,下痢脓血,神昏谵语甚则昏馈不语,或四肢厥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3.虚寒痢:证见痢下赤白,白多显少或纯为白冻便,腹痛,里急后重,饮食无味,中脘饱闷,倦怠,舌质痰,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4.休息痢:证见疾病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倦怠畏寒,饮食减少,临而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粘浆或见赤色,舌质淡,苔腻。

  一、可选用的西药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1.抗菌素: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1)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1g,一日2次,口服,首次剂量加倍,小儿每次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0mg。

  (2)呋喃唑酮:成人每日0.4g,小儿每日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mg,分2—4次口服,5—7日为一个疗程。

  (3)吡哌酸:成人每次口服0.5—18,一日2—3 次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