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期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女性 > 疾病期保健

中式咸鱼被世卫组织列入“一级致癌物清单”,与多种癌症相关

举报/反馈
2022-03-07 14:31:5539健康网

“妈,你怎么还买咸鱼吃?网上说了,咸鱼是致癌物,不能吃!”

“少吃点没关系,又不是天天吃,没关系的。”

现在一听到“致癌”两个字,大家都恨不得有多远就离多远,网上也充斥着各种“食物致癌”的说法,让人吃饭都不能安心。

难道,致癌物真的一点都不能吃吗?面对致癌物,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什么是致癌物,你真的清楚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致癌物。

为了指导人们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致癌物清单》,并根据致癌程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致癌物,是指可以诱发或潜在诱发人类或动物产生肿瘤的物质。从广义上来说,致癌物是指致癌因素,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

根据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致癌物共分为四类,分别是:

一类致癌物(120种),即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体致癌;

二类A致癌物(81种),即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有限;

二类B致癌物(299种),即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对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有限,或者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不足;

三类致癌物(502种),即尚不能分类的可疑致癌物:致癌性可疑,尚无对动物和人体的致癌证据。

人体有数十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一套DNA。细胞分裂时,DNA会进行精细、复杂的复制,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突变。这就意味着,DNA复制的频率越高,发生错误的风险就越大,一旦复制出错,就可能导致癌变。

尽管人体有免疫系统,负责清除突变的细胞,但如果长时间接触致癌物,DNA的复制错误越来越多,再加上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就无法清除全部的癌变细胞,最终,这些“漏网之鱼”会不受控制地增殖,导致肿瘤

二、「中式咸鱼」与哪些癌症有关?

再来说一说中式咸鱼。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清单》中,中式咸鱼属于一类致癌物,即中式咸鱼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充分。

中式咸鱼之所以会致癌,与它的制作工艺脱不了干系。

咸鱼在腌制的过程中,需要放入大量的盐,起到脱水和防腐的作用。然而,高浓度的盐会和蛋白发生作用,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但它进入胃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N-亚硝基化合物(简称亚硝胺)

N-亚硝基化合物已被证实是强致癌物,与鼻咽癌、食管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上升有关。研究发现,食用中式咸鱼的年龄越小、量越多、频率越高,发生鼻咽癌的风险也越大。


另外,咸鱼还需要晾晒、储存,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储存不当,就可能变质、发霉,滋生大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也是一类致癌物,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

三、到底能不能吃?该怎么吃?

既然中式咸鱼已经明确对人体致癌,那生活中还能吃吗?实际上,对致癌物不谈剂量,只谈后果,是不科学的。

不同致癌物的危害程度不一样,哪怕它们被划分在同一类别里,例如中式咸鱼与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都是一类致癌物,但致癌性和毒性不同,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它不仅致癌性强,还有急性中毒作用,因此一点儿也不要吃。

而且,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鼻咽癌为例,中式咸鱼不是唯一的“元凶”,它还与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国家高级营养师陆萍萍表示,不推荐吃咸鱼,但是偶尔吃一点,问题也不大。只要控制吃咸鱼的数量和次数,就可以降低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咸鱼虽然属于致癌物,但不表示吃了就会得癌症。是否致癌,与摄入量、摄入频率等有关。

因此,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吃腌制或熏制食品时注意以下两点:

1、能少吃就尽量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腌制或熏制类食品含有大量食盐,日常要尽量少吃,还要限制其他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酱油、酱菜、榨菜等。而且,腌制或熏制类食品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长期食用有健康风险。

2、搭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腌制食物要搭配新鲜蔬果一起吃,比如芥菜、西蓝花、苦瓜等蔬菜,以及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这些蔬果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腌制食物带来的损害。

其实,生活中的致癌物无处不在,有时候我们甚至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患癌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

[1]雅晶. 中国式咸鱼列入1类致癌物,还能吃吗[J]. 江苏卫生保健, 2021(6):1.

[2]刘夏阳. IARC物质致癌风险分类的中文名称问题及监管建议[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