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 双鲸药业维生素D滴剂 > 企业文化

世界骨质疏松日:关于骨质疏松,专家告诉你不知道的“真相”……

关节骨头隐隐作痛、身高突然变矮、笔直的双腿渐渐弯曲……上了年纪后时常出现又往往被忽视的症状,很有可能意味着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美国DREXEL大学医学博士、美国MOREHOUSE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东方海洋医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双鲸药业首席医药顾问柴雨力博士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但高发病率的背后,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却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

双鲸药业首席医药顾问柴雨力博士

“随着骨质的流失,患者的骨骼会像风化的石头一样变得稀疏松脆,年纪一大稍一用力就发生骨折,且肌肉关节持续疼痛、关节畸形变得驼背,身形‘缩水’,严重者因髋部、腰椎等骨折而卧床不起,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病而死亡(被称为老年人一次‘骨折’)。” 柴雨力博士说道。

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开始降低,骨骼里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也就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可以发作于任何年龄。

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佝偻病就是骨质疏松的疾病类型之一,柴雨力博士介绍,近年来,骨质疏松症正日趋年轻化,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不晒太阳、不爱运动、长期摄入碳酸饮料和咖啡、抽烟不恰当的减肥等,都有可能使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提前。

另外,患有患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易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受到家族遗传因素的影响,这类人群建议可以提早进行骨密度筛查。”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婴幼儿开始

人老了后,大家才会想到补钙、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这时已是“亡羊补牢”,尽管骨质疏松在人进入中年之后才开始高发,柴雨力博士提醒,人体骨量从婴幼儿哺乳期直到成年前一直都在聚集,在此阶段,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对预防骨质疏松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据39健康了解,人体的骨骼分为制造骨骼的“成骨细胞”和破坏骨骼的“破骨细胞”,两者需要平衡运作才能形成健康的骨骼。在年轻时,成骨细胞活动度大于破骨细胞,骨骼的密度不断增加,一直到35岁左右,达到你人生的峰值骨量,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下降等因素,破骨细胞的活动会高于成骨细胞,就会出现骨流失,形成骨质疏松。

“因此,我们在要在35岁之前,尽可能的提高我们骨密度巅峰值,才可能使骨量流失更加缓慢,到了老年阶段,比别人更晚出现骨质疏松。”柴雨力博士解释。

光补钙不补维生素D,都白搭了

“我都已经补钙了,为什么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等同于缺钙,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拼命的补钙,但调查显示,人们对钙的吸收,只摄入了所需量的50%,那人们拼命补的那些钙去哪了?这就要说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角色”:维生素D。

柴雨力博士指出,骨密度的高低除了跟钙的摄入量有关外,还跟钙的吸收转化率相关,补充维生素D能够帮助钙的吸收,如果没有它,肠道中钙的吸收率仅为10%-15%。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盲目的补钙,只会是白搭。

柴雨力博士给出了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一个国际标准:从出生的婴儿到一岁以内每天需补充400IU;1岁到青少年时期则需要每日补充600IU,成人期则需要1000IU,而皮肤只有经过阳光照射才能转变成维生素D,但无法满足充足日照时间,需额外的维生素D剂补充作为预防基础。

但如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补钙也只是补充基础原料的一部分,并没有针对病因对骨代谢的调节产生影响,所以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还需要利用相关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活性,调整骨代谢,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甲状旁腺激素等多种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中老年人多运动防骨质疏松?别盲目

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就是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柴雨力博士表示,但盲目的开展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式。

“经常有老年人在朋友圈中晒几万步的走路步数,晒爬山跑步照,可没坚持几天,就发生骨头疼痛,严重的甚至骨折。”柴雨力博士指出,想通过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是有讲究的,要从两个要点出发,开始运动前要做个性化的体质体能评估,根据个人身体基础指标来安排合理运动。第二,运动锻炼开始后,做好合理的营养膳食调配,依照个人的情况补充机体能量。

“盲目的进行运动,没有专业的个性化针对性定制运动方式和日常饮食营养支持,效果只会是弊大于利。” 柴雨力博士说道。

上一篇: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发布,青岛双鲸药业再度荣耀登榜
下一篇:养骨就是养寿命!“关爱中老年骨健康周”有奖问题征集活动来袭
热门文章
患者关注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