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老年人患糖尿病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遗传因素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对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糖尿病,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该药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抑制胰岛β细胞的功能,影响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合成和释放,使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上升。高血糖症患者可遵医嘱用格列齐特片控制餐后高血糖。该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餐后血糖。
3.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难以被充分利用而积累在血液中。肥胖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减轻体重,以利于血糖的控制。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身体内胰岛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血糖水平异常波动。如果发现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血糖波动,应该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5.自身免疫反应
当自身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胰岛β细胞当作外来抗原攻击时,就会出现胰岛β细胞受损的情况,此时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其分泌的胰岛素也会随之减少,进而导致血糖浓度增高。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此药物能模拟肠促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血糖波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胰岛功能测试,以评估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黑龙江省中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