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防治糖尿病,“家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其实陪伴也是良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并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防控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成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综合采取措施,除了医务人员外,家庭成员在防治糖尿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2018年-2019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确定为家庭与糖尿病(The Family and Diabetes)。

糖尿病饮食控制离不开家人的配合与督促,运动治疗离不开家人的鼓励与坚持,药物治疗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监督,病人的心理状态,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关怀,家人的陪伴,在糖尿病的预防、管理以及照顾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家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性,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防治糖尿病,“家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其实陪伴也是良药

医学指导: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 李青

那么,如何做好糖尿病的家庭管理呢?

1.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向专业医生及教育护士请教,一起学习并掌握糖尿病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控制每日总热量,限制糖分摄入;养成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做到既能良好控制血糖,又能享受健康美食。

防治糖尿病,“家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其实陪伴也是良药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从遗传因素的角度来说,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具有家族史的人要比不具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而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来说,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惯,由于共同的饮食、作息、运动等习惯,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易患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饮食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饮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也可以遵照这个标准来吃,当一个家庭开始健康饮食,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将会获益。

2.运动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最好共同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力、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锻炼的方案,并督促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及时间应根据自身病情调整,运动时遵循“一三五七”原则:每天运动一次,每次30分钟,每周五次,运动心率最好保持在170减去自身的年龄。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的形式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广场舞、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开重体力的竞技项目。适度的家庭体力劳动、外出散步、郊游也能成为运动治疗的一部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糖尿病家属尽量陪伴患者一起运动,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有坚持规律运动的动力,起到良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非糖尿病的成员来说,也是增强体质、防治代谢紊乱的好方法。

3.药物管理

防治糖尿病,“家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其实陪伴也是良药


糖尿病家属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家属还应向专业人员学习注射技术,帮助不能自行注射的患者。

家属要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感觉,督促或帮助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一旦发生低血糖后要尽快救治。轻者家属应当立即给患者补充饼干、糖块或含糖饮料,并及时复查血糖,了解低血糖恢复情况。如果患者在补充食物的20分钟内无明显恢复,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是无法自主进食时,必须尽快到医院救治。

糖尿病家属要监督或陪伴患者去正规医院就诊配药,遵循医生的意见,自己不要擅自去买降糖药物,尤其是广告或传销中那些有降糖作用的保健品。

4.心理指导

糖尿病不能治愈,多数患者需要终身口服多种药物甚至注射胰岛素,研究发现,糖尿病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情绪不佳,加重糖尿病的症状,影响治疗的效果;而对于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长期的饮食控制及用药无疑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担,显著降低幸福感。糖尿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那么家人的陪伴和关怀,就非常重要了。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缓解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应激和精神紧张,减少血糖波动。而且家属与患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接触时间最长,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是医护人员无法比拟的。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管理中的家庭支持已被证明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督促,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获得心理支持,减少疾病的情绪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亲属,同样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参与患者病情管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降低自身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通讯员 顾海鹰)

2021-08-24 14:20:18浏览8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最近胖了说明什么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人最近胖了说明什么的说法不准确,糖尿病人最近胖了可能是饮食不当、运动量少、药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糖尿病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1、饮食不当如果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炸鸡、蛋糕、肥肉等,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从而出现发胖的情况。建议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西红柿、黄瓜等。2、运动量少如果糖尿病人平时运动量比较少,会导致体内的脂肪无法消耗,从而出现发胖的情况。建议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游泳、跳绳、打羽毛球等,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的代谢,改善发胖的情况。3、药物因素糖尿病人在使用某些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等),可能会出现水钠潴留,从而导致上述症状。建议糖尿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以免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碘摄入过少等原因导致。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以及分泌减少,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糖尿病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通常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糖尿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如果糖尿病人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能打胰岛素吗,有副作用吗
糖尿病患者能打胰岛素,一般有副作用,如低血糖、过敏反应、皮下硬结、体重增加、水肿等。1、低血糖胰岛素是一种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头晕、饥饿感、心慌、冷汗等。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进食,或者口服葡萄糖,一般症状可逐渐缓解。2、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胰岛素过敏,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恶心、呕吐等。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3、皮下硬结患者长期在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硬结,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吸收不良、皮下脂肪增生等原因所致。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热敷的方式来缓解,平时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抓挠。4、体重增加胰岛素能够促进合成代谢,抑制脂肪分解,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如果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出现肥胖的现象。5、水肿胰岛素是一种降糖药物,如果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增多,从而出现水肿的情况,通常表现为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现上述副作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等,以免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餐后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餐后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是否为糖尿病,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患者自身症状,在医生的综合分析下进行诊断。 1、不是 正常人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为7.8~9.1毫摩尔每升,峰值小于11.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小于7.8毫摩尔每升。如果在吃饭前胰岛素不断分泌,可以使餐前血糖得到控制,如果在吃饭时吃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油腻的食物,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症状。并且如果胰岛素的峰值和血糖的峰值不能够重合,也会引起的血糖升高。属于机体正常的反应,一段时间后血糖可自主降至正常水平。 2、是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如果餐后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每升,或者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每升以上,患者还存在多尿、多食、多饮等症状,则提示是糖尿病的情况。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肾脏损伤、血管硬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糖尿病诊断以后,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积极控制血糖。 建议患者前去正规医院做糖耐量试验,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如果确诊为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糖药物治疗。
余亚会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容易被忽视的癌症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的癌症一般有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1、乳腺癌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情况,通常与激素水平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肺癌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常见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3、食管癌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4、胃癌胃癌是指发生于胃的癌症,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5、肝癌肝癌是发生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通常与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等原因有关。发病以后,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消瘦等症状,也可能会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放疗、化疗的方式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