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资讯

奇!胖子吃不过瘦子

举报/反馈
2009-04-03 01:22:0039健康网社区
奇!胖子吃不过瘦子


  胖人之所以胖只因为吃的多吗?不,不是这样的。甚至可以说,大多数胖子比他们瘦弱的伙伴吃得还要少。虽然令人惊诧,但是众多的实验研究得出几乎全是类似的结论。我们在这儿为您提供粗略的一览:但是您肯定会问,为什么他们还会肥胖呢?为什么他们不能通过吃得更少而减轻体重呢?一些饮食营养专家推出了一个古怪的解释。为了使他们的理论不至于站不住脚,他们还引入“低报”这个概念。他们认为,胖子们事实上吃得更多,只不过他们好面子,故意隐瞒不报,或是低报数字;瘦子们则毫无顾忌,因此能认真地配合调查,详细说出他们都吃了什么以及吃了多少,所以依此推算出来的卡路里值相对准确些。这种说法若是用在个别人身上,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上述这些实验中,如果说这么多胖子都是因为面子问题而“显得”吃的少,恐怕还是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有关物质代谢方面的生化研究则提出另外一种阐释,似乎更为可信些。

  该解释强调,这种现象涉及“食物吸收利用”基本原理。人体每日所需的最低卡路里,也就是说维持我们基本生存状态所需要的热量,被称为基础代谢值。基础代谢值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人而异,而且经常在一个较宽的幅度内波动——听起来多少有点像鞋码。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食物吸收利用能力“强”或“弱”的说法,比如,“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可是有的人连喝凉水都会长肉。”说的就是不同的人食物吸收利用能力不一样,其实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代谢值不一样。

  在这个食物吸收利用观点里,遗传物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地球上其他一些地区,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注定要患上肥胖症。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就有这种情况。那些地方过去经常遭遇饥荒,当时,谁要是能拥有异常杰出的“食物利用”能力,也就是说依靠极少的食物——哪怕只是一碗水——就能挺过困难时期,就意味着他能够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后来人们知道,自然选择中“适者生存”,生存者遗传下来的是“食物吸收”能力很强的基因。但是,获得这个曾经生命攸关的“强生存能力”基因的代价是,注定要在衣食富足的将来患上糖尿病。而在这些岛屿上,的确有近60%的人口患有糖尿病。此外,也正是这种令现代人头疼的基因引起了在德国为人熟知的妊娠糖尿病。怪不得肥胖和糖尿病多半总是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二者很可能都是由同一个原因——基因——造成的。

  不过,不仅仅是基因对此有影响,怀孕期间的饮食情况也很关键。在婴儿还在母体内时,他未来对食物的消耗利用情况以及体重状况都已被调整确定了。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节食,那么这会导致怀着的孩子出生后肥胖。从生物学角度看来,很显然,出生前紧缺的食物供应便是导致日后肥胖的原因,因为受孕的婴儿有机体不仅要想方设法“节衣缩食”地熬过眼前的难关,还得为度过未来的饥荒时期做好准备,所以,在出生前就调低了基础代谢值。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还有另一种导致肥胖的可能,这就是激素调节。因为激素这类生物有机体可以促进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利用。在动物饲养中,人们利用这个经验给家畜喂养性激素。由于改善了食物吸收利用能力,产量果然增加了10%。许多妇女还凭经验得知:服用避孕药通常会增加1公斤左右的体重。

  最为常见的催肥根源,居然就是节食和运动!大多数服用药物抑制食欲以及服用泻药的姑娘最终都发胖了。现在想想,如果降低基础代谢值,同时又提高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体重不反弹才怪呢!可不是么,不断节食就会逐渐降低基础代谢值,提高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

  显然,对每次逐渐减少的食物摄入量,物质代谢都会有反应,它会充分利用每一克食物,加强营养吸收能力。而且,由于胖子们大多进行过无数次的减肥、节食运动,基础代谢值已经呈螺旋状下降了,因而他们的身体只需少量的营养便足以对付基础能量的需要,至于那些由于吸收能力加强而比正常情况更充分地吸收到的营养,则只能是留作贮备慢慢变成多余的脂肪了!

  文章摘自《饮食观念误区》

  作者:[德] 乌多.波尔默 苏珊娜.瓦尔穆斯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简介:身体超重减少寿命吗?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吗?脱脂食品是减肥妙方,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肌梗塞,对吗?通过蛋黄颜的深浅就能识别出柴鸡蛋吗?食盐会导致血压升高吗?仔细清洗水果就能消除农药残渣吗?牛奶是适合所有人的健康饮品吗?烧烤食品有害健康吗?爱吃零食是坏习惯吗?维生素E能延缓衰老吗?……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侯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