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资讯

糖尿病发病高 无糖产业兴旺

举报/反馈
2009-03-19 08:06:0039健康网社区
糖友增 无糖产业前景可观

  我国无糖食品行业目前的状况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由此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故对无糖食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业界也表示出极大的担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然而,现代“富贵病”也随之而来。

  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第2位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人的不断增加,除了给制药工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外,也给食品行业开辟了市场空间。走进超市、大卖场,人们就会发现,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桃酥、无糖豆奶粉、无糖元宵、无糖八宝粥、无糖饮料等抢人眼球,这些无糖食品柜台往往冠有“糖尿病人专柜”字样。一些零售药店也相应增设了糖尿病人无糖食品和药品专卖。很显然,包括糖尿病人在内的肥胖疾病人群,已经把目光瞄准“无糖”两字,注意摄入低糖和低热量食品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市场前景看好

  何谓无糖食品?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味食品,但无糖食品应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也就是说,无糖食品应不含任何一种糖,即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还应含有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糖醇替代品。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只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糖食品作为功能性食品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在糖果业中出现,而在80年代之后已取代传统甜味料的无糖糖果已经正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食品。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无糖食品已比较普遍,无糖食品甚至已经占到了食品市场总量的1/3,产品以防龋齿、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减肥等低能量的添加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甜味剂的食品为主。美国是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61%的成年人体重超标,美国人每年花在减肥上的费用至少有3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购买低热食品。而在我国,无糖食品进入市场却只有10年时间。

  我国目前除了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还有很多血糖偏高、体态偏胖以及高血脂病人,这些特殊的人群都是无糖食品的庞大消费队伍。更何况,还有既喜欢吃甜食又怕发胖的女士和爱好吃糖又怕引发蛀牙的儿童,他们也是无糖食品的“生力军”。即使以糖尿病人为例,4000万人均消费1公斤糖果,起码也有上亿元的销售额。我国目前采用木糖醇、山梨醇等甜味剂,在技术上均不难达到,因此无糖食品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质量良莠不齐

  然而,在对无糖食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我国无糖食品行业目前的状况是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有些还处于作坊式的原始生产状态。食品工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左右。由此,造成了市场竞争剧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见于200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其中,对无糖食品规定为100克或100毫升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0.5克。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培烤类无糖食品都不达标。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无糖食品市场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来自生产企业的,也有来自消费者本身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老总坦言,无糖食品实际上是“无添加糖产品”,其含义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添加糖类甜味剂,至于产品本身是否含有糖,是否含有能够在人体中分解成糖的成分,与无糖食品的说法是毫无关系的。由于我国没有法规规定“无糖产品”必须不含有任何糖类物质,因此,商家也就没有义务保证产品中完全不含有天然糖类物质。为了牟取最大化的利润,一些企业会大玩文字游戏,大打擦边球,极力夸大“无糖”的字面含义,吹嘘或者编造所谓的“疗效”,达到推销其产品的目的。

  而消费者对于糖类与健康的利害关系仍缺少明确的判断界线,缺少确切的科学依据来证实传统糖果危害健康的程度,所以,消费者对无糖糖果的功能作用缺少明确的认同感,从而表现出对无糖糖果选择的随意性。诚然,无糖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有的消费者把无糖食品当成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神丹妙药”,也对无糖食品市场混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鉴于此,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本身也该“强身健体”,提高产品质量,不能只注重“纸上谈兵”,更忌玩文字游戏,以防失信于民;在提倡拓展无糖食品消费领域的同时,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无糖食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 料

  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使糖尿病治疗用药市场迅速扩容。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跨国公司加快了糖尿病新药的入市速度,使临床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预见,今后糖尿病口服用药的市场格局将被改写。

  过去,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治疗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首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多为磺酰脲类药如优降糖等),开始是单药治疗,而且还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再增加剂量,直至达到单一药物的最大剂量。若仍难以控制血糖的升高,就要增加另一种药物。

  但随着病情的延长,多种口服降糖药也无法平稳控制血糖时,才开始使用胰岛素。但临床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患者胰岛的功能仍在逐年衰退。现在的治疗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在确诊糖尿病后,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严格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升高,推荐采用磺酰脲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在符合胰岛素治疗指征时,应尽快采取胰岛素治疗。这一治疗观念的转变势必影响到糖尿病口服用药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默沙东的Januvia、礼来和安进的Byetta等糖尿病新药相继入市,可以预见,糖尿病用药市场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侯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