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媒体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新媒体

儿童糖尿病:伴着“糖”长大的孩子,需要更多关怀

举报/反馈
2019-11-15 10:10:0039健康网

指导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秀珍

“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可以吃糖,为什么我不可以?”5岁的小圆不止一次问过自家妈妈这个问题。

每天下午,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吃小蛋糕水果的时候,小圆只能坐在一边啃着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青瓜番茄。小圆知道自己不能乱吃东西,还要定时给自己“扎针”。

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圆完成了又一次胰岛素注射,整理衣服的时候,又问:“今天有小朋友看到我打胰岛素,说我生病了要打针,不敢跟我玩。妈妈,我很奇怪吗?”

当我们提起糖尿病时,不少人会下意识联想到每天吃着一大把药的爷爷奶奶,但也有这么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懵懵懂懂,带着像小圆一样的疑问,从小扎着针吃着药长大。

儿童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7年,全球约有110.6万20岁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我国约有4.7万儿童及青少年,患有该疾病。据李秀珍主任介绍,1型糖尿病占儿童青少年总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它不同于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高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是自身免疫导致胰腺β细胞被破坏,不能分泌胰岛素,想要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他们必须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

在我国,儿童糖尿病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发病率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长速度也逐渐加快。在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第8版糖尿病地图中,就明确提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可能导致更多严重的不良健康后果。

而李秀珍主任表示,儿童糖尿病患者,比起成人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治疗也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1型糖尿病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即使目前医学技术迅速发展,儿童糖尿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那个带怀着希望来求医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无知,最后走了

“小孩子怎么可能得糖尿病?”在健康知识相对普及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固执地将糖尿病与老年人划上等号。

家长抗拒“糖尿病”这个诊断结果,抗拒“注射胰岛素”这个治疗方式,不少孩子因此耽误了治疗。李秀珍主任在临床上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孩子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且已经出现了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急需治疗。但家属却拒绝了正规的治疗方式,强行签字出院,最终耽误了治疗时机,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逝去。

儿童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不普及,导致很多家长不重视这个病症,直到孩子病情很严重才意识到去看病。李秀珍主任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儿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孩子中的发病率高于成人,有超40%的患儿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李秀珍主任提醒,在孩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就应该引起重视,部分孩子会出现遗尿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往往会出现酮症酸中毒,主要表现为疲乏、精神萎靡,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呼吸困难、气促,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是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快治疗,否则可能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李秀珍主任特别提醒,儿童糖尿病在早期,也可能仅表现为尿糖阳性,而没有其他症状,因此在每年体检时,都需要注意检查血糖。

而患有2型糖尿病儿童,有一个特殊的表现——黑棘皮征。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调控血糖,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同时又会促进皮肤角质细胞增殖,出现角化过度,皮肤增厚及色素沉着。如果孩子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出现黑褐色似污垢样的皮肤,很可能已经发生了糖尿病。

年幼懵懂,儿童血糖管理难上加难

会发出“我为什么不能吃糖”疑问的小朋友,他们对于“糖尿病”可能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对于低龄患儿来说,他们常常只知道自己要吃药,要打针,不能随意吃东西,但是不明白为什么。

李秀珍主任指出,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往往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对低血糖的感知较差,且在那个半懂不懂的年龄他们会有不可预知的行为以及饮食习惯。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导致儿童糖尿病孩子很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在临床的血糖管理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生病,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心理精神上同样面临着压力。他们是“特殊”的,但他们不是“唯一”生病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两年,关注焦点都聚集在“糖尿病与家庭”上。对此,李秀珍主任表示,要做好血糖管理,不仅要做好患儿的教育,还应该加强患儿家庭,甚至是学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让他们知道有不少小朋友同样患有糖尿病,他们并不“奇怪”,尽量消除患儿的心理压力,让家庭、学校了解,并帮助患儿进行血糖管理,给他们更多关怀,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通讯员:李雯)

李秀珍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