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饮食

医生提示:有这些表现,多半是糖尿病上身,尽快去医院确诊

举报/反馈
2018-10-22 12:30:0039健康网

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于糖尿病都不陌生,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富贵病”。然而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一些人虽然吃得很多,却不一定有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吗?

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内分泌科每月的第一周都会举办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讲座,在每次的讲座上,众多“糖友”最关心的健康问题都是关于饮食健康的。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的罗露露副主任医师给39健康网介绍,糖尿病与“吃”密切相关,想预防糖尿病,就应该告别不健康生活模式和饮食习惯。而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合理饮食,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从而改善各项代谢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与发展。

这些危险因素让糖尿病“找上门”

临床上对糖尿病的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导致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是最多的。T2DM的主要类型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缺陷,占糖尿病患者90%-95%。T2DM是多基因遗传病,其参与发病的基因及其在对发病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明确。

罗露露认为,糖尿病病因复杂,目前较为明确的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老龄化等,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与饮食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明确。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具有家族聚焦性特点;

2.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3.不合理膳食:饮食中高脂肪、胆固醇饮食破坏了胰岛素的生成,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4.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妊娠期:妊娠糖尿病或生产过巨大儿;

6.运动少:缺乏活动,久坐少动容易造成极其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罗露露提醒,长期吸烟的人群也是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高血压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合理用药也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常见会引起2型糖尿病的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类固醇类药物。

此外,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人群,也有较高的糖尿病分风险。这是因为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会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血糖、血压持续增高,影响胰岛功能而增加糖尿病疾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发病,并非只是因为“吃”,但和“吃”是密切相关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和遗传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和不健康生活模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都相关。

“不想糖尿病找上门,就应马上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罗露露指出,对于遗传、社会环境、年龄这些糖尿病高危因素,我们可能无力改变,但是对于不健康生活模式、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纠正,从而让自己远离糖尿病风险的。

警惕这些糖尿病早期症状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无原因的体重减轻。罗露露表示,早期糖尿病除了上述症状,还会有其他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很多人在出现这些早期症状时,往往没及时注意到,而错过早期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的时机。

一般来说,常见的糖尿病早期症状有以下这些方面:

1.多尿、口渴和多饮;

2.体重下降、消瘦;

3.容易饥饿、多食;

4.视力模糊;

5.乏力,容易疲惫;

注意:儿童会有生长发育受阻的情况;女性伴有外阴瘙痒。

是不是有上述症状,就是有糖尿病呢?罗露露表示,门诊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得了糖尿病,除了参考上述的症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血糖检验,当检验结果和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时,才能判断是否糖尿病。初诊糖尿病时可采用下面三种指标,但不论用哪一种,都须在另一天,采用静脉血,以三种指标中的任何一种进行重复确诊。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为:

1.糖尿病症状+随意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GP)≥7.0mmol/L(126mg/dl)

3.OGTT试验时,2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吃”出来的疾病——糖尿病与饮食密切相关

营养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病程发展阶段中,预防和控制不可或缺的措施。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口味清淡、高纤维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等方面。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目标是均衡全面的营养,有益健康;合理控制热量,使成年患者维持标准体重,从事正常活动;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2009年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要求,糖尿病患者营养搭配应合理化。三大营养物质每日能量供给比例应为脂肪≤30%,蛋白质约15%-20%,碳水化合物为50%-60%。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罗露露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健康食物来作为日常饮食,用健康食物去替代日常饮食中的部分食品,可以让营养搭配更健康。例如像燕麦、小麦等粗杂粮,可代替部分的精细粮,平常爱吃米饭当主食的,可以在米饭中加点燕麦做成燕麦饭,或者偶尔用杂粮粥、燕麦粗粮面包来当主食。还有大豆及豆制品可替代部分动物性食品。每餐饮食中不要忽略蔬菜,蔬菜可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不宜选择的食物有糖制食品,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富含胆固醇的肝、肾、腩等内脏类食物。

罗露露副主任医师内科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