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常见问题集锦

举报/反馈
2008-08-07 00:43:0039健康网社区

  口服降糖药在用法上有何讲究

  科学用药,往往能事半功倍。通常,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半小时服,诺和龙应于餐前即刻服;α-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最好在餐后服用(注:二甲双胍肠溶片对胃刺激较小,也可在餐前或餐中服用)。降糖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味药物疗效不佳或是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时,可酌情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但应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联用(如优降糖与达美康、二甲双胍与苯乙双胍)。另外,口服降糖药有长、中、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等),每日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需每日服2~3次。还有,某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才开始起效,一个多月以后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后见血糖、尿糖下降不理想,便认为所服用的药物无效而换药。注意:对于血糖的控制,不要急于求成、矫枉过正,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大。

  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某些服用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等)的病人,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目前认为这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所致。这类病人的C肽测定结果往往偏低。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胰岛素治疗后,倘若胰岛素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也可试着停用胰岛素,恢复口服降糖药。

  哪些情况下不宜口服降糖药

  除1型糖尿病之外,2型糖尿病如果经饮食控制、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等)、肝肾功能衰竭、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等)以及妊娠期间均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能否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来调整用药

不能。这是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较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呈阴性(主要见于肾糖阀增高的病人),因此,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其他均仅作参考,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注意,药物剂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一味地凭自我感觉加减药物,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大忌。

  血糖控制正常便可立即停药吗

  不可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终生服药。通过治疗血糖降至正常以后,应继续用药维持。如血糖能长时间地稳定在理想水平,可试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剂量,甚至暂时不用药。减药或停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更不能因此而放松饮食控制及锻炼。停药后要定期化验血糖,如血糖再次升高,应重新开始服药治疗。

  长期用药安全吗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用药,应当说是比较安全的。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凡是药物,必有副作用,尤其是长时间服药,势必对肝肾功能带来损害,因此,要么不接受药物治疗,要么不按医嘱,擅自减少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实际上,在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在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往往在停药后即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高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服用药物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比,前者的危害要比后者严重得多。

(实习编辑:朱文斌)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