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老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原因

举报/反馈
2011-08-10 02:40:00中华健康网

  (一)发病原因

  本症起于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或胰岛素依赖型(IDDM)及2型或非岛素依赖型(NIDDM),1型糖尿病常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在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DKA为首发表现。DKA的临床发病大多有诱发因素,这些诱因多与加重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有关。

  常见的诱因有:①感染:是DKA最常见的诱因。常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皮肤感染,肠道感染,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腹膜炎等。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突然减量或中止治疗。③外伤、手术、麻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精神紧张或严重刺激引起应激状态等。④糖尿病未控制或病情加重等。

  (二)发病机制

  关于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生理改变,国外有人提出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双激素病”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原因,一方面是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高血糖不能刺激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另一方面是对抗胰岛素的升糖激素分泌过多,高血糖不能抑制过多分泌的升糖激素,结果造成血糖进一步升高,并表现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升糖激素包括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

  其中,胰升糖素的作用最强。胰升糖激素分泌过多是引起酮症酸中毒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胰岛素及升糖激素分泌双重障碍,患者体内葡萄糖运转功能降低,糖原合成与糖的利用率降低,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加强,血糖显著增高。同时,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给酮体的产生提供了大量前体,最终形成了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机体病生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糖:DKA患者的血糖呈中等程度的升高,常在300~500mg/dl范围,除非发生肾功不全,否则多不超过500mg/dl。造成患者高血糖的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以及脱水、血液浓缩等因素。

  2.酮症:酮体是脂肪β-化物不完全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3种组分。其中乙酰乙酸为强有机酸,能与酮体粉发生显色反应;β-羟丁酸为乙酰乙酸还原产物,亦为强有机酸,在酮体中含量最大,约占酮体总量的70%;丙酮则为乙酰乙酸羧产物,量最少,呈中性,肾阈,可呼吸道排出。正常人血酮体不超过10mg/dl,酮症酸中毒时可升高50~100倍,尿酮阳性。

  3.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酮酸、乳酸等有机酸以及硫酸、酸等机酸生产增多,肾脏排酸失碱加重,再加上脱水休克造成机体排酸障碍,最终导致酸中毒的发生。

  4.脱水:酮症酸中毒时,血糖明显升高,同时大量酸根产生,渗透性利尿及排酸失水,加上呼吸深快失水和可能伴有的呕吐腹泻引起的消化道失水等因素,均可导致脱水的发生。

  5.电解质紊乱:渗透性利尿、摄入减少及呕吐、细胞内外水分转移血液浓缩均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的丢失。由于同时有电解质的丢失和血液浓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测定的血电解质水平可高、可低、亦可在正常范围。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血脂水平增高,可使水溶性的电解质成分如血假性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分解代谢量增加,的丢失亦增加,临床上可出现低血磷症。

  听了39健康网的专家介绍,我们对糖尿病的知识有了很多的了解吧!关爱家人,关爱自己,关爱健康,小编祝您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成振彬 实习编辑:刘顺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