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保健食品的管理松散吗?

举报/反馈
2011-05-11 01:04:00《糖尿病之友》

  时下,以“糖尿病”为“主打牌”的保健食品数不胜数。然而,专家告诫广大患者:正是这些纷纷扰扰的糖尿病保健食品在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

  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脆弱人群”。有资料显示,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患者年龄有所下降。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增长速度世界排名第二,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5%,并以每年大约120万人的数目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至1亿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害在于其并发症,患者血糖失控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果。患者的心、、肾、神经等有可能出现并发症。这也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全球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因此,不少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将眼光投向了保健品,一些不法商人乘机在这个市场中浑水摸鱼。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糖尿病保健食品有三大类:一是膳食纤维类如南瓜、富纤饼干等;二是含微量元素类,如强化的奶粉、海藻等;三是糖食品,如糖的酥糖、料等。有些商家以“纯中药”成分为卖点,宣称保健食品能起到迅速降糖的作用;有的甚至还表示可以摆西药,不用控制饮食。此外,天花乱坠的宣传也吸引不少不明真相的顾客。不少购买过这类保健食品的患者在这个宣传活动上告诉专家,他们就是因为看了广告中宣传这些保健食品是中药成分、没有副作用而且具有明显降糖效果才买的。

  对此,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目前在临床上,中药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能迅速降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保健食品是不应该标示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如果有了就属于违规。”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糖尿病天地》执主编、副主任医师黄列军向记者透,这些宣称能迅速降糖的保健食品中有不少是含有国家不允许添加的西药成分,如优降糖、降糖灵等。这些西药价格低廉而且降糖迅速,但是副作用很大,在临床上已基本被淘汰。“这些保健食品不会写出含有的西药成分,临床医师也没有办法对患者进行指导。而且商家也没有量的概念,只要让它卖得越多越好。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患者。过量的话会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药量不够会导致损伤,出现并发症。” 胡肇衡医师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保健品,患者平时注意控制饮食、按照医生指导服用药物并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就可以了。”纪立农还表示:“现在的糖尿病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没有行业标准和专门的行业自律性组织来进行管理。”记者致电中国保健协会了解有关糖尿病保健食品市场的情况时,证实了纪立农的说法。该协会负责人表示,他们从没有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对糖尿病保健食品市场的整体情况并不了解。

  专家指出,糖尿病保健食品一般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辅助作用,一些夸大宣传有多种疗效或能“根治”、“治愈”、“完全替代药物和胰岛素”的,都不能相信。如果患者要购买保健食品,要选择在产品外包装上印有“保健食品”的蓝色标志和“卫食健字”批号及卫生许可证号的正规保健品,并仔细查看批准文号和标识。此外,纪立农还提醒患者,在吃糖食品时也要控制量,“糖”只是没有蔗糖而已,其他甜味剂食品同样含有一些热量,如果过多食用也会影响血糖

(责任编辑:张蓝飞)

(实习编辑:乌英)

纪立农主任医师内分泌科,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