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手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疗手册

合理用药 减少血糖波动

举报/反馈
2011-04-20 05:38:0039健康网社区

  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要求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同时必须看到,血糖控制越严格,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越高,血糖波动的幅度也相应增加,前者益处在一定程度上被后者所抵消。为了趋利避害,取得最佳的临床效益,国际上提出了“精细降糖,平稳达标”这一新的治疗理念,按照这个理念,血糖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不可面强调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而忽视对血糖平稳的要求。

  鉴于血糖的高波动性与高血糖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减少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为此,除了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外,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及给药方式也非常重要。

  减少空腹血糖的波动

  以往通常采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作为补充基础岛素分泌的手段,但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能覆盖24小时),尤其是注射后仍有血药浓度高峰,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波动性增加。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效胰岛素的上述缺点。它能够更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减少空腹血糖波动效果较好,不仅能使血糖得到严格控制而且低血糖的危险性显着降低。

  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等对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效果较好。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是阿卡波糖(拜唐苹)。此类药物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减少餐后血糖的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具有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起效迅速(10分钟)、达峰快(3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短(2~4小时)等特点,药效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性好,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相对较小。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普通胰岛素(RI)相比,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由六聚体迅速解离为单体,很快被吸收并迅速发挥作用。餐前即刻注射便可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可以有效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由于是餐前即刻注射,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

  改进胰岛素输注方式

  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传统给药方式不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作用与血糖浓度同步性差,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性较大。而胰岛素泵可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在血糖得以良好控制的同时,显着减少血糖的波动。

(实习编辑:李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