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本病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分为三期:第一期称脾瘅(似糖尿病前期),第二期称“消渴”(似糖尿病发病期),第三期称“消宵”(似糖尿病并发症期)。经文中对各期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做了较明确的论述,对指导现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特别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用“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化痰散结”,对后世的“上、中、下三消”分期的影响很大:正所谓“上消”病在肺燥、口渴多饮为主;“中消”病在胃热、多食易饥为主;“下消”病在肾虚,小便频多为主。治疗及调理原则:调理情致,合理饮食,劳欲适度,合理用药。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 ,肾为络脉聚集之所 ,糖尿病肾病实质上为糖尿病日久所致,中医消渴病久治不愈 ,伤阴耗气 ,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 ,形成微型症瘕。以肢体水肿表现为主,则认为是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遂发为水肿。
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时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正所谓“邪不去正不安”、“祛邪可以匡正”,这一点对于中医药干预治疗以及平时调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肾病,合理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法,可消除及缓解湿热之邪,抑制肾脏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于减少蛋白尿,促进肾脏病变的修复,进而改善肾功能,控制本病的进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古法云:“血与水本不相离,血不利则为水”,治疗中注重活血化瘀,特别是久病患者,强调久病必活络。
参考西医分型原则,常将本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治疗。
早期
对肝肾气阴两虚型,治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用:生地、元参、山萸肉、太子参、葛根、麦冬、丹参、鬼箭羽、牛膝。
脾肾气阳两虚型,治以补益脾肾,益气活血。方用:黄芪、党参、猪苓、茯苓、丹参、木瓜、生地、葛根、淫羊藿、泽泻、泽兰、麦冬、当归。
心肾气阳两虚型,治以益气养心,通阳活血利水。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猪苓、茯苓、丹参、葶苈子、桂枝、泽泻、泽兰、桑白皮、车前子。
中期
大抵选用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旱莲草、女贞子、麦门冬、黄芪等补之,以黄连、赤芍、丹参、川芎、山楂、木香、砂仁、厚朴、苍术等泻之。兼有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壳、枳实、赤白芍;兼有肺胃燥热口渴明显者加生石膏、知母;兼下焦湿热尿频、尿急、尿热、尿痛者加土茯苓、石苇、生地榆。
晚期
晚期则用太子参、当归、白术、黄芪、党参、女贞子、旱莲草、冬虫夏草、沙参、麦门冬、五味子等补之,降浊多选用熟大黄、玄明粉、附子、猪苓、川芎、丹参等。兼血虚症见面色苍白,口唇淡白无华者加生黄芪、当归、枸杞、熟地。
其中部分中药参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改善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降低血糖,改善蛋白非酶化,减轻通透性蛋白尿。鬼箭羽能降低血糖,同时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导致肾小球硬化的病理产物的沉积,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大黄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糖脂代谢紊乱,影响肾内血流动力学,减轻肾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蛋白尿。
在用药方面,还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中药主要是补益药物的应用,譬如:补气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养类有肉桂、鹿茸、冬虫夏草、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八味地黄丸等。
另一方面,应注意避免使用有肾脏毒性作用的中药,如关木通、汉防己、斑蝥、雷公藤、蜈蚣、蜂毒、益母草等。
(实习编辑:乌英)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三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邯郸市邯山区黎明街6号
二级甲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东路145号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门诊楼4层
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二马路78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兴城市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鸡西市鸡冠区城子河地区性
二级 专科医院 公立
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张山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