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监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血糖监测

糖友 你的血糖监测规范吗

举报/反馈
2011-01-19 04:32:0039健康网社区

  得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要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可是对血糖监测这个“麻烦事”,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可能不了解的地方还挺多。由健康报社和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血糖监测管理规范专家研讨会,2月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内分泌科的30余位权威专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了研讨。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将考虑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医院和患者的血糖监测使用规范。

  我国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率低

  纪立农指出,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此外,自我血糖监测还是患者了解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手段。在美国,用岛素或胰岛素和口服药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有87%的人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人,但只有32%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口服及注射胰岛素合用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平均频率为4.5次/月,单独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仅为2.8次/月。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自我血糖监测提出的建议是,病情严重者每天要监测4次~5次,稳定时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每天最多可以监测5次,达到控制目标后每天监测2次~4次。虽然目前在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血糖监测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足,但是1型糖尿病患者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作用却有明确的证据,并获得专家们的共识。

  专家们分析,我国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率低,主要是因为对血糖监测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同时,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监测的结果不能合理地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改变。

  目前,我国病人自我监测血糖所用试纸未被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全国仅有南京地区对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使用试纸项目上实行了医保报销。为此,与会专家呼吁,1型糖尿病患者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由医保负担合理数量的试纸,进一步提高使用胰岛素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口服药物、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患者,每年可以报销一定数量的试纸,用于指导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

  门诊监测应加强安全防护

  鉴于我国的特定条件,还有很多患者需要在门诊测血糖,因此,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加强对医患双方医疗安全的防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表示,在国外,对采血笔、采血针的使用早就有相关的规定,以避免医患间、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去年10月,卫生部发出《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要求一人一笔,不能多人共用。但目前有一些医护人员对交叉感染的警惕性不高,非常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要遵守操作流程,护理人员的配备要合理,避免超负荷劳动发生。如果工作量太大,可能换针头这些事情就容易被忽略。损伤发生后要有处理流程,同时还应该有一个针刺伤上报追踪制度。另外,也有必要改良采血装置,避免医疗锐器对医护人员产生意外伤害。

  不同血糖仪有不同适用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主任技师还介绍了几种血糖仪的工作原理,他指出,目前各种血糖仪均是基于酶学方法监测葡萄糖的浓度,根据酶的不同,可分为基于葡萄糖化酶的血糖仪和基于葡萄糖氢酶的血糖仪。后者因抗干扰能力强,是目前血糖仪监测方法的发展方向。但是,因不同的酶对各种干扰的敏感性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血糖仪适用的人群不同。总的来讲,采用不同酶的血糖检测技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但是由于葡萄糖氧化酶对缺氧敏感,在缺氧的人群(如呼吸衰竭、心衰和在高原的患者)中使用时,可能出现检测误差。而葡萄糖脱氢酶对麦芽糖敏感,治疗中使用含麦芽糖液体的患者(如接受透析的患者和接受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使用时,可能会导致检测误差。临床医生对此应关注。

(实习编辑:李杏)

纪立农主任医师内分泌科,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