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基础知识

餐后高血糖 关乎“心脑肾”

举报/反馈
2010-11-17 05:33:0039健康网社区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常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疑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专家的回答是: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多见、花费最多的疾病。

  “国际PGR研究小组”的国际性组织(即国际餐后血糖控制研究小组)研究表明,作为糖尿病控制的一个重要标志,餐后血糖控制在糖尿病管理中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一个方面。医学界对于餐后血糖测量所做的大量研究和日渐浓厚的兴趣表明,它不仅是关于血糖浓度更加准确的测量指标,同时餐后血糖值升高也是心血管发病的征兆。有可靠数据显示,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4倍。并且,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的3倍。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越易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的机会就越高。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总的冠心病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餐后高血糖可影响到认知功能,降低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注意力。另外一方面,餐后高血糖还可导致情绪的改变,会使人感到精力不足、抑郁等。所以,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促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还可以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只要能够很好地控制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并且预防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

  知识键链

  何谓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通常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更能有效地预示糖耐量递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正常人在进餐后血糖升高会迅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肝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变成糖原和脂肪储存在肌肉组织中。与此同时,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使肝糖原分解及肝葡萄糖输出减少。两者作用,使进食后的血糖逐渐恢复到餐后水平,从而使血糖保持在4.4mmol/L~7.8mmol/L的范围内。糖尿病发生后,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不能将餐后血中过多糖利用到组织细胞中去,呈现餐后高血糖。

  餐后高血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本身有关。尿病病人由于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餐后血糖往往明显升高,如果病人合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则餐后高血糖会持续很长时间。

  2.餐后血糖高与病人对餐后血糖的忽视有关。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认为万事大吉,无须调整药物的用量;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或使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等等,从而导致一旦医生要求检查餐后血糖,往往就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

  3.餐后高血糖也与病人的饮食有关。一天中的餐后血糖以早餐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这除了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病人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有关。有些病人早餐喜欢吃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另外,稀饭呈半流状态,进食后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故早餐吃稀饭比吃干饭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4.餐后血糖过高与病人用药不当有关。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一直都在使用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如优降糖等药,这类药物由于起效时间较长,不能很好的改善糖尿病的早相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故往往很难控制餐后血糖。此外,部分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时,主要是用中、长效的胰岛素,而不是结合用起效快的短效或超短效的胰岛素,故餐后血糖也容易偏高。

  如何来控制餐后高血糖?

  1.要严格控制饮食。注意每一餐的质、量和烹调方法,坚持吃以干饭为主的早餐,如果早餐不习惯吃干饭,可以选择“十谷米”煮粥,即糙米、黑糯米、小米、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和红薏仁等分量混合而成,若想口感好些,可加龙眼、葡萄干等。用此粗粮煮粥,能有饱腹感、肠胃吸收时间长,能保持血糖的稳定。

  2.坚持餐后适当运动。饭后适当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辅助降低餐后高血糖。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可选择有运动形式,如慢跑、快步走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建议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后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升高血糖。

  3.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至少一次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每月至少1次全天空腹、三餐后2h、睡前血糖;同时,糖化血红蛋白(HbA.C)这一指标能把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反映在内,因此在日常监测时也应注意。所以在考虑您糖尿病控制得如何的时候,要充分注意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而不能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也不能片面地认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了。

  4.使用能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等药物,这类药物能有效的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在促进胰岛素分泌时具有剂量依赖和血糖浓度依赖的双重效应,由于其代谢快,低血糖的发生也大大降低,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最新开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由于具有显著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的作用,也能显著地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此外,在众多抗糖尿病药物中,α-糖苷酶抑制剂由于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绒毛上的α-糖苷酶而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也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药物。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