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型归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分型归类

何谓“1.5型”糖尿病?

举报/反馈
2010-09-27 05:49:0039健康网社区

  曾几何时,人们认为糖尿病有两种:儿童所患的是一种类型,而成年人所患的是另一种。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知道了,少年儿童能患上2型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也常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对于孕妇,还可能患有一种类似于2型糖尿病的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此外科学家们还为1型、2型之外的某些糖尿病进行了亚型分类,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被称作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英文简写为LADA)。据统计,LADA约占糖尿病发病的10%,很可能比1型糖尿病还要普遍。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连LADA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呢?LADA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的1型糖尿病,然而它往往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到目前为止,关于如何诊断LADA、它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令人惊奇的发现

  LADA于无意中被人们所发现,还得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学者们正致力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研究。研究者成功证明了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了自己的胰腺内能够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们同时也在寻找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非糖尿病人群体内是否也存在这种自身抗体。研究的事实情况是:非糖尿病人群体内是不存在这种自身抗体的,然而出乎研究者意料之外的是,在大约10%的已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也找到了自身抗体。这似乎说明,尽管从症状上并看不出什么蹊跷,但实际上,以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之中,有一部分并非真正的2型糖尿病,而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LADA。

  有些学者还倾向于把LADA这种病症叫做“1.5型糖尿病”。研究者们为之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1)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

  2)于成年期发病;

  3)诊断后的头半年无须胰岛素治疗。

  这样的标准可将LADA与1型、2型糖尿病区分开来——因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从诊断之刻起就要开始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内又找不到自身抗体。围绕着上述标准是否是诊断LADA的最佳依据,至今仍然有一些争论,不过据华盛顿大学的JerryPalmer教授介绍,这一标准已基本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LADA,1型与2型糖尿病的“中间态”?

  围绕着LADA的一系列争论使得一些医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不同种类的糖尿病,其本质并非毫无相关性。荷兰的SuatSimsek教授声称:“我们认为,所有类型的糖尿病,它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或许,自身抗体以及其对β细胞的作用会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所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数种自身抗体,与LADA患者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数量和种类更多,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1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被破坏速度要比LADA患者的快。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一般没有自身抗体,因此其β细胞衰退也是最慢的。

  2008年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LADA既具有1型糖尿病的特征又具有2型糖尿病的特征,因此LADA更像是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部分“交汇”所形成的“产物”,“1.5型糖尿病”这一称谓开始不胫而走。

  诊治:已进入按病因发病学划分的新时代

  极尽可能地给糖尿病进行分类,能够使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得到满足。那么,这是科学家们找到LADA的初衷吗?这是否意味着能够帮助临床工作者对疾病做出更好地诊治?是否意味着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使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LADA的诊断需要检测血液中的自身抗体和胰岛素,但大多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无需做这些检查。对于一个体型极其肥胖的患者(体重指数大于等于35)来说其实也无需做这些检查,因为无论怎样,他们治疗的方式与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一致:锻炼、饮食、药物。对于体型较瘦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上述检查显得较有必要性,因为他们往往没有过度的胰岛素抵抗,属于LADA的可能性要更高。

  筛查LADA的一项潜在重要意义在于,或许某天,检查结果将会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对于LADA患者早期运用胰岛素治疗,可以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保住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功能;而如果是用口服药物治疗,那将会使β细胞很快丧失功能,并对胰岛素产生依赖。因此,一位LADA患者一旦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将意味着他们既要承受对他们并无太大用处的口服降糖药,还要很快丧失β细胞的正常功能。

  LADA的患者假设依靠口服降糖药,开始还可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但随着病情发展,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变差或失效,发生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最终不得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看似由2型糖尿病转变成1型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LADA的治疗应该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因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持续刺激胰岛自身抗原的释放,激活针对β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可能加速β细胞破坏。日本学者Kobayaehi等的小样本研究发现,与胰岛素治疗组相比较,磺脲类药物处理组LADA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减更快。因此,对临床确诊为LADA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

  近年来,LADA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检测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及对该病认识程度的不够,不时出现误诊、漏诊,以及治疗方法不正确或不及时,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通过研究发现:LADA的发病年龄为25~83岁,平均46.5岁;相对2型糖尿病,这类病人比较消瘦,但近来肥胖者也在增多;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但也有病情不明显的病人;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可产生继发失效;一般发病半年到一年后才有自发酮症酸中毒,须依赖胰岛素治疗。如果仅仅根据临床表现,LADA的误诊、漏诊率可高达8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已进入按病因发病学划分的新时代,正确合理的分型是对1型、2型糖尿病以及LADA进行适当治疗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