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治疗常识

糖尿病患者谨防视网膜病变

举报/反馈
2010-10-11 05:17:00现代健康网

  中国医药报 4月12日 第A07版:药店周刊药学新知。

  □张葳

  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以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为最显著的特征。此病在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占第一位或第二位。

  研究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密切,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加长而增高。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在我国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大小无关,但是与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关。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如同时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则眼底病变发病率也会明显增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临床过程,根据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其他全身合并症以及个体差异等,其病情发展快慢各有不同。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表现为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的新生血管以及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这些病变的发生均能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诊断要点

  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渗出、或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按眼底所见可分为两型六期。

  单纯型:

  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合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改变,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则可提高诊断率。

  预防与护理

  严格而合理地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基础;定期作眼科检查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造成失明的重要措施;早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是保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必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应尽力避免可促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如降低血糖水平的速度过快,持续的高血糖状态、高血压或高血脂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慎起居、调情志,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较剧烈的体育运动;视功能严重障碍者不宜单独行动,要注意安全。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水平。多项研究显示,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减慢其发展。

  改变饮食结构。最理想的饮食应由高比例的糖类、纤维素、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组成。这种饮食结构,可帮助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血压及高血脂进行治疗。

  纠正贫血。对伴随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纠正其贫血状态,这将有助于减少硬性渗出量。

  此外,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钙离子,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具有一药多治的特点。多项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糖网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并能减少视网膜的微血管瘤和小出血斑,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欲用中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一试。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