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手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治疗手册

关于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分析

举报/反馈
2010-05-19 04:50:0039健康网社区

  关于手术治疗糖尿病,我想谈的不是什么胰腺或胰岛移植一类,说的主要是近年提到的通过胃肠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问题。

  关于这个手术的来由,很早应该是来源于胃、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后,很多人出现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后来有人采取这种方法治疗极度肥胖。对于这种手术能够改善血糖,也是在这些手术后,发现,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其因胃病或肥胖手术后,血糖得到了良好控制。

  国际上先后有这方面的报道。

  国内上海长海医院是比较早开展这项研究的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也在国内最先开展了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并且报道说拥有世界最大数量的研究病例,在10月的《糖尿病之友》杂志上,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介绍,并有多名专家学者的看法和患者的反应。

  一、这个手术的方法是什么?导致的最直接现象是什么?

  将部分胃和十二指肠从食物流经的途径中移出。这并不是常规胃、十二指肠的切除,而是胃上将原出口截扎,并开新口与肠道(不是十二指肠,而是小肠中的空肠)。直接的结果是:食物不在流经胃远端、十二指肠,而直接进入小肠中的空肠。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问题是怎样的?

  在这次讲课的时候,我将食物的消化介绍成基本的两个方面,一是物理方面的,二是化学方面的。物理消化主要有牙齿的切割研磨(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和胃的蠕动和肠的蠕动。化学方面有唾液的消化、胃酸腐蚀、胆汁、胰液(胰腺内分泌是胰岛素,而外分泌的是胰液,包括胰淀粉酶等),肠道分泌液等。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方面互相促进,有效的物理消化(切割和研磨、搅拌)使的食物和消化液更充分的接触,使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有利于吸收,如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胃酸和高硷环境的肠道液加上酶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都变得更加容易吸收。

  而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空肠和回肠,水分在大肠吸收更多。

  三、消化液的分泌。

  人在接受并进食食物的过场中,消化液有不同的调节,如人在想到到美好食物的时候或该到进餐的时候,大脑中枢就已经部分分泌消化液,作好了迎接食物的前期准备;在看到或闻到美好食物的时候,口腔和肠道都会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当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肠道的时候,局部的膨胀等刺激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液体,并且不同的时候刺激分泌的消化液也有侧重不同,如高脂肪饮食的时候,胆汁的分泌将明显增加。在消化液分泌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前期分泌”和“当时分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食物还没有到达胃的时候,胃酸已经开始分泌了,而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胃酸大量分泌,并且传导到十二纸肠,使之已经“前期分泌”消化液了。

  这或许就是关于这个手术不能彻底解释的时候,想到的所谓“十二指肠中是否有某种分子信号”的问题。

  人体有很强大的自身调节,就分泌液的调节机制主要有:神经调节、自身调节和体液调节。

  胰岛素不是“消化液”,是淀粉酶等酶对食物消化以后,进而吸收入血的物质进行的再处理,它的分泌肯定和食物的种类和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吃什么样的食物,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口腔感觉到的,胃肠膨胀“体会”到的,这些信息在促使消化液排放的量上肯定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肯定影响着食物被吸收后再处理的过程,包括前期准备过程。

  胰岛素分泌有早期时项,个人认为,在淀粉酶分泌一定量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就已经开始,绝对不会等到食物已经有吸收入血了,血糖升高的刺激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肯定也有前期准备,以有效抑制肝糖输出,为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前期的准备,和食物的品种数量有关,也肯定和外分泌液-各种消化酶的数量有关。

  四、手术后在食物消化、吸收方面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由于胃和十二指肠从食物流经途径中的“移出”,导致的结局:1、胃、肠的物理消化“损伤”大半。无论上时间上,还是质量上,胃对食物的物理消化作用大大折扣了;2、胃酸分泌问题:在胃的远端是胃酸分泌最丰富的部位,胃从喷门向幽门蠕动除了研磨以外,压力会刺激胃远端分泌大量的胃酸以腐蚀食物,改道后,幽门的阻力是否存在?压力是否正常?胃酸分泌是否减少?答案:肯定不同,胃酸分泌减少,食物的化学消化在此已经减弱了;3、胃容积问题:胃的溶剂减少,饱腹感会提前到来;4、十二指肠液的改变:虽然十二指肠没有彻底切除,胆汁和胰液排除的地点没有更改,但是,胃酸分泌减少是否会影响它后面的“前期分泌”信号传输(猜测),十二指肠没有了食物物理的刺激,膨胀刺激引起的局部“自身调节”和“消化液的当时分泌”肯定减少。这种十二指肠消化液的分泌改变,肯定影响这下一段消化系统中消化液的“前期分泌”。同时,消化液分泌的减少,肯定也影响着身体对食物吸收后再处理的准备工作,包括胰岛素分泌(或许胰岛负担得到减轻)。

  最后的结局是:1、消化系统空间减少,容易饱腹感;2、食物的物理消化部分减弱;3、食物化学消化的消化液减少,化学消化减弱;4、消化液分泌的减少,可能影响胰岛素等内分泌液体的分泌,使之分泌信号减少,从而可能影响人体整个能量代谢系统;5、食物被物理化学消化减弱,消化不彻底,吸收就肯定不完全,吸收减少,入血能量(糖)引起的胰岛素餐时分泌负担减轻。

  再最后的结局:血糖下降,胰岛功能得到休息,当胰岛再生力量大于这个促进分泌力量导致凋亡的时候,胰岛B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会出现糖尿病“治愈”的可能。如果说,消化系统空间的减少,食物物理消化的减弱,可以用少吃或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如高粱米就比大米难消化)来替代,那化学消化的减弱就很难人为的改变(这个手术以外)。很多老年人的血糖变得非常容易控制,除了老年人心态不再容易激动,饮食量可呢功能减少,生活变得有规律外,牙齿的脱落使食物物理消化减弱,胃肠蠕动减慢,食物物理消化减弱(糖尿病胃轻瘫容易发生低血糖),胃酸分泌不足等也使食物变得不容易吸收,从而也可能是血糖平稳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是与吃、运动、心态等息息相关的疾病,肥胖是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脂肪的堆积,大量的脂肪分泌的因子参与着内分泌的调节,通过手术,达到“饮食下的总吸收物质减少”,从而减肥,从而改善脂肪因子在内分泌调节中的问题,或许是一种治疗糖肥胖相关疾病的探讨。但是,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是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但其主体2型糖尿病则是和生活方式关系极其密切的疾病,手术能改善血糖,但是,绝对不能成为预防糖尿病的手段。如果说“治病要求本”的话,关注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也是糖尿病患者能够良好控制的关键。我有数百糖尿病患者不用任何药物,而血糖控制也算好,这就是糖尿病教育的功劳,是患者“自治”这种“治人胜于治病”理念下的结果。

  手术下,理想血糖控制很不错,但是,从“人文方面”,从是否能对人体分泌产生长期影响方面,这都是专家们要讨论的问题。

  但是,这个手术仍然将有很大的市场,因为,能彻底管理自己的人很少得2型糖尿病,得2型糖尿病后又能及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寥寥无几。有更多的人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各种场合的吃喝是难免的。或许手术真是他们的好消息。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